打造平安港湾 建设和谐幸福家园

    今年以来,乌达区委政法委推行试点引领,打造乌达平安之堤,以点带面将“平安港湾”品牌辐射到各行业、各领域,打造多元共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起良好社会环境,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碎片化”迈向“集成式”  治理有速度

    “你好,我是咱们商圈的专属网格员,负责帮助商户们解决日常的问题,有什么事可以过来找我。”在乌达区民乐商圈综治中心(专属网格工作站)成立后,这里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巴音赛街道办事处地处商业繁华的闹市区,以民乐商场为中心,形成了集聚银泰商城、巴音赛市场及先锋步行街的民乐商圈,占地0.9平方公里,共有商户1460余家。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设立专属网格工作站、建设乌达区民乐商圈综治中心,推动基层治理由“碎片化”迈向“集成式”,让基层治理更有速度。

    据了解,民乐商圈综治中心于11月29日正式启动,两名专属网格员每日入户走访,完善商户底册,收集商户和市民碰到的难题。

    “商圈内最常出现的就是商家和市民之间退换货的矛盾。我们过去帮忙处理,有了这样的经验,商户们就能更信任我们,我们也会回馈给他们更好的服务。”民乐商圈专属网格员段雪梅说。

    民乐商圈综治中心包含商圈议事、法律援助、矛盾调解及政策宣传等功能,建立由“街道+社区+专属网格员、治理联盟队伍”组成的三级联动商圈专属网格治理体系,联合公安、司法、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统筹辖区各项资源,第一时间解决商户、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劳资纠纷、医保帮办代办等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乌达区委政法委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痛点,以完善民乐商圈综治中心为抓手,持续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效能,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由单一解决问题向多元化全方位服务转变,把网格打造成为百姓心中化解纠纷的“议事庭”、党员服务群众的“联络点”、解决困难的“救助所”、沟通感情的“小驿站”,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纠纷,化矛盾  为民办事有温度

    “化解纠纷矛盾,就一句话——换位思考。”乌达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人李玉奇说道,这是他多年调解矛盾的心得体会。

    “这两天,我们办了一件职工和企业因为调岗发生劳动纠纷的案子。职工两次被无故调岗,我们首先和职工联系,明确她的诉求,其次和企业联系,告知这样的行为确实违反了规定,讲明白事理,为她谈妥解约赔偿,这个事就能清清爽爽化解掉。”李玉奇讲起化解矛盾的方法,“企业有调岗的原因,职工有不愿意被调岗的原因,聊开了,这件事就好解决了。”

    李玉奇表示,乌达区化工企业多,外来员工和企业的矛盾属于较为突出的矛盾问题。临近年关,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样的矛盾,让职工们开开心心拿到工资回家过年,解决他们的诉求,就是重中之重。

    乌达区委政法委树牢底线思维,强化矛盾风险排查预警工作,充分发挥“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战实效水平,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对接”工作体系,整合了司法、法院、劳动仲裁、房管物业等职能部门实体入驻,推动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分流转办、调处化解等环节规范运行、高效化解,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办、一次办、彻底办、办彻底”。同时,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引进“邱叔”“老付”“贺大姐”等远近闻名的基层调解专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向基层延伸,扩展建立了“董大姐平安工作室”“老杨工作室”“老街坊议事厅”等专项功能室,常态化开展调解专家“定期坐诊”活动,变“蜻蜓点水”为“标本兼治”。


强化科技赋能  解决民生问题有广度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持续推动群众幸福感提升。

    在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市民可以通过12345热线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反映诉求,而工作人员也会通过城市监控网络发现问题。“区域中心接到市民的诉求后会根据部门职能职责迅速分析研判、快速分流至主管部门,并全程盯办处理进度,让群众的诉求得到最好的解决。大多数问题都会在5个工作日内解决并向市民反馈,复杂问题还会联系市民一同到现场确认办理结果。”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智能化平台工作人员乔江宇表示。

    今年开春,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富民社区七街坊的农户反映黄河水位太低,浇灌土地时抽不上来水。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主动介入协调附近企业,利用新建的泵站帮助农户浇灌土地;乌达产业园区如意路附近有市民反映新建的水泥墩子由于颜色较深,已有许多车辆看不到撞了上去,希望设置警示标志,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以最快的速度协调主管部门放置了锥桶和夜间警示爆闪灯,并且排查了其他区域避免再有此类现象。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李超表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市破解管理难题、推动智慧化管理、促进治理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依托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乌达区委政法委整合部门和平台数据资源,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形成“收集—办理—反馈—评价”的闭环工作模式,切实做到回应解决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智慧赋能成为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让智慧便民服务融入群众生活。


    自“平安港湾”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乌达区刑事治安、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37.54%和46.42%。“平安港湾”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张丽阳 文/图)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