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圈”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③ | 让服务响应加速度

图片

我市结合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激活速度更快、覆盖更广、功能更全的服务响应体系,以一系列新实招、新举措“圈”出服务响应新速度。

遇到大事小情、问题难题,求助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不少乌海百姓的习惯。群众需求多元,服务响应如何提速提质?我市吸纳优质商户1300余家打造“市域线上综合服务超市”,提供家政、搬家、挪车、道路救援等22个生活服务类目,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商家接单,零时差响应,部分服务事项15分钟内即可办结。

“我出门买菜忘带钥匙,立马拨打12345热线,不到10分钟,社区网格员就带开锁师傅来开门。现在生活太方便了。”海勃湾区德顺祥庭小区居民张四女告诉记者。

“群众除了可以通过拨打12345热线反映诉求,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抖音App等渠道反映自身诉求,今年以来,我们累计为群众提供社会化便民服务18万余次。”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受理科数据分析员谢美玲介绍。

图片

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社情民意常常不止涉及单个部门或具体单位。群众需求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基层治理如何提速提效?我市在实现“全域网格”基础上,构建统领全局的“城市大脑”,依托“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统一对城市运行管理类、市民服务类问题全方位监控、受理、派遣和处理,8大项141小项任务“一口径采集、实时分流转办、全要素监督指挥”,实现精准、便捷、有序、全面的指挥调度模式。

“通过实地走访、入户巡查,还有居民微信群内沟通,我们网格员能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做到未诉先应;需要多部门联动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反馈到网格通App内,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以小网格实现大治理,让小体量焕发大能量。”海勃湾区滨河街道滨河社区网格员毕秀珍说。

我市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过程中主动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在补齐民生短板、统筹均衡布局、满足便捷使用的同时,创新推进生活圈智慧治理体系建设,依托“城市大脑”等平台整合社区信息、政务管理、物业服务、社区安防、网格管理等服务内容,推动社区商业及公共服务等功能数字化转型,探索实现试点生活圈智能化系统全覆盖。

今年以来,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已处理群众需求事项59.62万件,办结率99.62%,满意率达98.94%。公共服务方面,我市“一网通办” 事项占比达99.8%,15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区通办”,市本级734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公布“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45项,蒙速办App上线特色应用396个,89项高频事项下沉至社区办理。在乌海摩尔城商圈创新投放乌海市智慧政务终端,便民服务响应距离更近、时间更短。

目前,全市各部门与街道、社区融入、互通、衔接、共享的联动服务体系基本畅通,居民在“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内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张雷说:“我中心将继续发挥市域社会治理‘智助服务’‘智能指挥’作用,快速、高效解决群众和企业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