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键“下单”,便可在家享受助餐、助洁、助医等各类贴心服务;安装一键呼叫装置、人体感应探测器等智能设备,就能实时监测老人呼吸、心率等健康信息……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走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我市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推进全市养老服务数据汇聚共享,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适老化改造
改得舒心
12月2日,我市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工作人员来到海勃湾区海北街道狮城社区大庆南小区91岁老人郭素兰家中回访。前不久,老人家中刚完成适老化改造。
郭素兰老人家的客厅里安装着烟感报警器和吸顶红外探测器,门口放置了一个鞋凳,卧室和过道各安装了一个感应小夜灯,此外,血压计、体温计、浴室防滑垫、洗澡辅具、生命体征检测器等设备也都配备齐全,总价值近3000元。据了解,这些设备都是老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的。
“前几天刚给安装好,我正在试用。这个小夜灯我觉得最好用,以前起夜都靠手机的灯光照亮,现在,我一起身小夜灯自动亮起,我回来睡下就自动熄灭了,特别方便。社会各方都照顾我们老年人,尊重我们的意愿,为我们服务,养老越来越舒心了。”郭素兰说。
家住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新华社区的82岁居民耿华也对适老化改造特别满意。他还给海勃湾区民政局写了一首名为《赞民政》的诗,诗中这样写道:“党的宗旨为人民,民政人员记在心……站立行走不随心,轮椅手杖送上门。耳聋无音配助听,防滑扶手坐立稳。为防意外安监控,儿女家人好照应……”
“今年,民政部门为我家做了适老化改造,我的生活更安全、更方便了。我和其他老年人聊天时,他们也说家里经过了改造,想感谢这些一直帮助我们的民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所以我就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海勃湾区民政局。”耿华说。
在耿华老人家里,卧室安装了监控和小夜灯,厨房安装了烟感报警器,卫生间安装了座便扶手,另外还有防滑座椅、推车式助行器、板凳式拐杖……近3000元的适老化改造设施让老人的生活更方便。
“这些设备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真正的帮助。有一天晚上,我睡觉时不小心跌下了床,爬起来坐回床上休息时,我女儿就从手机上看到了,并立即过来询问情况。”耿华说,民政局发放的助行器、拐杖都很实用,平时买菜可以把拐杖放到助行器的车筐里,累了可以打开拐杖上的板凳休息,既方便出行也方便生活。
“自从家里做了适老化改造后,我也放心了,随时了解我爸的情况,及时应对突发状况,给我爸看病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现在的社会对老人真的很友好。”耿华的女儿耿兆霞说。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持续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全面实施政府为九类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制度,聚焦老年人居家生活设施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案”等原则,以自愿为前提,以需求为导向,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通过摸底调查老年人居住的实际需求,选择最需要的项目改造。同时,全力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配备适老化电子产品,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数据链接,及时提供应急救助和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1年,全市选择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有200户。我市积极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所配备的呼叫器、智能床垫、烟感报警器等适老化产品,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有关部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2022年,我市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500户,按照“一户一策”制定改造方案,建立信息化管理台账,通过智慧养老服务热线回访,满意率在90%以上。今年,计划对1050户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目前,已超额完成计划改造户数,累计完成改造1072户。
智慧化养老
养得放心
据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适老化改造的目的是让老人在家安全舒心养老,改造的一些设备如吸顶红外探测器、烟感报警器、生命体征检测器等,都会与我市各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链接,有工作人员实时监管,确保老人安全。
我市都有哪些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平台有什么功能?又是如何运行的呢?近日,记者到市智慧养老监管服务中心参观并了解情况。
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分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助餐、能力评估、志愿服务、长者档案几个模块。根据不同的模块,内部又分为基础信息、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服务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内容不同,可以看到老人情况、服务情况、服务满意度、是否回访等详细资料。
长者档案管理是我市精心打造的数据采集分析云平台,对全市的老年人信息进行分类采集,已录入全部老年人信息9.8万余条,形成“一人一档”的长者档案,根据老年人信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设计个性化服务清单,并根据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包,实行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电话回访、平台监管,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我市为老年人打造的“颐养乌海”网站、微信公众号也由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营、监管。在后台,工作人员可以看到老年人的下单明细、服务人员、最终结果确认等信息,同时在服务结束后,后台会对被服务人员进行回访,确保服务质量。
“市级平台主要负责监管,确保基层平台按要求完成服务。”市智慧养老监管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建新说,如果老人在家中出现突发情况,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也能第一时间收到警报,实时提供服务。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政策问询和投诉受理机制,我市开通“96111”为老服务热线,通过“人工话务坐席服务”,利用智慧养老监管服务平台开设的查询端口,切实解决各区老年群体和社会服务组织的需求和供给,回访和监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问题。热线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政策问询、接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投诉、对有关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进行定期回访等。该话务平台也设置在市智慧养老监管服务中心。
市智慧养老监管服务中心立足广大老年人刚性服务需求,持续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按照构建1个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3级养老服务设施(区级养老服务调度指挥中心和养老服务综合体、街道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和中央厨房、社区级养老服务站和助餐点)、N个线下为老服务社会组织的“1+3+N”智慧养老服务网络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监管服务中心主体包括“1个平台9个中心”,即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调度指挥中心、数据服务中心、监督监管中心、产品体验中心、适老化场景展示中心、养老文化展示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标准化认证中心、社工服务中心。
市智慧养老监管服务中心进一步创新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运用服务、培育、引导、管理“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运行枢纽和指挥平台,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合区域养老服务资源,发挥政府对区域内从事养老服务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的指挥调度、统筹指导、示范引领作用。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着重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和服务效能,依托乌海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开通“颐养乌海”门户网站,实现老人需求呼叫端、服务组织调度端、民政监管端信息网络有效组合,并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家庭智慧服务数据有效链接,切实将平台打造成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养老文化展示窗口、养老产品体验中心、养老标准监管平台、便民养老中央枢纽,完善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记者 张楚研 编辑 张楚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