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我市以全面推进河长制为抓手,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坚持“抓履职、建机制、创模式、重治理、强协作”五措并举,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水安全保障“五水共治”,绘就了一幅“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的绿色生态画卷,河湖面貌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抓履职,守好“责任田”。我市全面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保护治理管理责任体系,设立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152名、河道警长12名,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每条河都有人管、有人护。每年组织基层河长专题培训,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授课,推动河长制工作进入党校课堂,不断提升河长、河长制责任单位履职能力和水平,并将河长履职纳入河长制考核,河长工作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推行河长制以来,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5467人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08个,清理占用河道岸线32.85公里,拆除违法建筑2万平方米,清理各类河道垃圾125万余吨,让水更净、湖更美、河更畅、林更青、岸更绿。
建机制,织好“制度网”。黄河流域生态面貌改善,管理是关键,我市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部门联动协作长效机制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局际联席会议制度,检察长、警长主动出击,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开展河湖保护、联合执法、暗访等专项行动,全力为基层河长保驾护航。结合春季秋季河湖保护治理专项行动、黄河河道问题专项整治、“关爱山川河流保护母亲河”活动等,累计开展联合执法50余次、暗访10余次。本年度聚焦河湖安全、水旱灾害防御、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运行等方面,启动水利、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五部门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日常巡查和线索排查,通过检察院发检察建议,公安局对涉河违法犯罪线索立案侦查,增强法制治威慑力,切实以法律“红线”保障河湖健康“绿线”。
创模式,打好“组合拳”。在总结既有河长制经验的基础上,我市以安全河、生态河为目标,以协同联动、共同参与、合作共赢为原则,建立乌海、石嘴山两地河长办、检察院四部门跨行政区域河湖管理保护协作机制,探索建立人大、政协助推河长制工作机制,在矿区河道设立企业河长,形成行政执法与司法、跨区域联合执法、政企同治、人大政协同管的强大合力。多年来,各部门组合联动出击,地毯式排查,专项推进,累计整治黄河干流“四乱”问题24个,黄河干支流实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群众信访举报案件整改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包联领导亲自督办,各级河长联动发力,水行政主管部门靠前指挥,利用一年时间切实解决了从乌海摩尔沟到棋盘井黑龙贵矿区河道“老大难”问题,昔日的“四乱”河道展新颜,华丽转身变成了今日的示范治理河道,企业河长公示牌、重要堤段水位标识醒目树立,打造了河湖保护“乌海样板”。
重治理,构好“一张网”。我市以河湖治理、水系连通为指引,构建“一河两库两湖两湿地多点”河湖区域格局,围绕六山九沟多矿,抓住防洪规划修编有利时机,积极储备和规划河流岸线治理工程。通过立干、补支、管控、护域、聚业、筑廊,逐步建立水资源保障带、防洪除涝带、数字赋能带、生态宜居带、文化产业带、水陆畅行带。近年来已累计治理黄河岸线51.5公里,治理支流约43公里。2023年启动实施都思兔河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海勃湾滨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巴音陶亥滩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黄河乌海段堤防达标建设工程等河道治理工程,逐步提升全流域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强协作,奏好“和谐音”。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是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关键,我市通过水权转让新增用水指标、实行“预算+计划+定额”“3+”管理模式“取供用排”一体化管控、将再生水、集蓄雨水、矿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管理等多种模式,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和效益。按照黄河保护河道岸线、管控线、引导线的要求,严格执行停建令、禁种令,1.1万亩禁种区域连续3年未种植高秆作物,6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Ⅲ类水质比例达100%。通过干支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实施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清淤生态试验项目,谋划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清淤及矿区生态修复一体化治理项目,有效遏制河道淘岸水蚀和淤积,累计新增水土保持治理139平方公里,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黄河主河槽区禁用化肥农药,滩区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黄河出境断面保持在Ⅱ类水体,全市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1.8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同时,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建立水库大坝“四个责任人”、山洪灾害防御“三个责任人”防御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筑牢安全度汛应急处置的铜墙铁壁。此外,还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式,高标准建设巴音陶亥镇和乌达区农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保障了2.5万农区居民的饮水安全,我市水安全保障能力逐年提升。
河长制纵深推进,“幸福河”跃然而现。下一步,我市将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常态化规范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河湖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促进河湖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升河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河湖治理生态福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