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融媒小记者站第六中学分站小记者学气象知识,记思考感悟

学气象知识 记思考感

乌海融媒小记者站第六中学分站小记者


3 月 21 日,乌海融媒小记者站六中分站小记者走进乌海市气象局,开展 “探气象奥秘,破预警谜题” 活动。

活动期间,小记者们参观了气象观测站,近距离接触到风速仪、百叶箱等各类气象设备。他们观看了气象科普宣传片,片中生动的内容,将抽象的气象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与实地参观的见闻巧妙关联。在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小记者们深入学习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以及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机制,真切体会到气象预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这次活动大幅充实了小记者们的气象知识储备,极大增强了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成功点燃了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踊跃提笔,记录下探索时的惊喜与思考。其中,有的小记者被气象科学的奇妙深深吸引,还有小记者对气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充满敬意。接下来,让我们翻开他们的感悟,沉浸式领略这场研学活动的独特魅力。


气象科普研学有感


在参观气象局前,我从没想过天气预报要费这么大功夫。原来每天早上手机弹出的天气信息,背后藏着这么多人的付出。

在观测场看到许多没见过的设备,工作人员说那个白色百叶箱是测量温度的,里面的温度计、湿度计每天自动记录数据。天气预报大厅墙上挂着超大的电子屏幕,上面滚动着卫星云图,预报员说那些像棉花团的云层移动轨迹,决定了明天会不会下雨。

气象员专门给我们讲解了天气类型标准。原来24小时内下50毫米才算暴雨,超过100毫米就是大暴雨;台风分为热带风暴到超强台风6个等级,风速差一级破坏力翻倍;他们用动画演示不同天气对城市的影响,一场浓雾能让机场关闭,而看似温柔的冻雨能让整片电网瘫痪。

看着工作人员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天气符号,突然想起上周突降冰雹时学校的预警广播。现在才明白,那些及时的通知背后,是无数人盯着雷达回波图,分析着每分钟都在变化的数据。天气预报不再只是提醒我带伞的提示,而是守护我们生活安全的重要防线。

这次参观让我学会看云识天气,更读懂了每个天气预报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以后听到天气预警,一定会更加认真对待。


高二(12)班 王飞

气象科普研学有感


参观乌海市气象局的经历,让我对气象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整个参观分为地面气象监测、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服务三个部分,每个环节都展现出科技与自然的深度对话。

在地面气象观测场,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天气监测的六大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和降水量。看似普通的白色百叶箱里,温湿度传感器正在持续工作;十米高的测风塔上,旋转的风速仪精准记录着每一缕风的轨迹;雨量筒通过特殊设计的分水装置,能将收集的雨水转化为毫米级降水数据。这些朴实无华的设备就像大地的"听诊器",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着大气变化。

最令我震撼的是人工增雨作业展示。现场陈列的增雨火箭被拆解成三个部分:顶部降落伞保障残骸安全回收,中间舱室装载碘化银催化剂,底部推进装置提供发射动力。工作人员介绍,当雷达监测到符合条件的云层时,会通过固定发射架或无人机将催化剂送入云中,促使云内水汽凝结成雨。这种"向天借雨"的技术,在草原防火和抗旱保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走进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滚动着卫星云图与监测数据。预报员现场演示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从收集全球气象观测数据,到运用超级计算机运算预测模型,再到结合本地经验进行人工修正。墙上贴着的《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提醒我们,那些看似平常的大风蓝色预警或暴雨黄色预警,背后是无数设备数据的支撑和预报员24小时的值守。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天气预报中简单的"晴转多云"四个字,凝结着地面观测、高空探测、数据分析和人工干预的完整技术链条。气象工作者用科技编织的安全网,正默默守护着农牧民的羊群和庄稼,也守护着每个人出行的晴雨表。

高二(9)班 王政义

气象科普研学有感


这次乌海市气象局研学活动让我对气象科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是让我了解到了气象科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走进乌海市气象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象观测场,跟随老师的讲解,这里就像一个神秘的科学天地。我们近距离观察了各种气象观测仪器,如百叶箱、风向风速仪、雨量筒等。这些看似普通的仪器,却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们默默地记录着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了最基础、最关键的信息。

在气象预报中心,我看到了气象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分析着各种气象数据和卫星云图,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这里是气象信息的核心处理地,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气象软件将来自各个观测站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模拟,工作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解读和判断,最终制作出我们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讲解员告诉我们,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离不开大量的数据支持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更离不开气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更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重要的气象保障。

在气象科普馆,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科普讲座让我对气象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讲解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向我们介绍了气象灾害的种类、危害以及防御措施。原来,气象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暴雨、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乌海市气象局研学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气象知识,了解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还深刻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力量。气象科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预测天气变化,还为农业、交通、航空、能源等各个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这样的研学活动,探索更多未知的科学领域,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23)班 吴婉婷

气象科普研学有感


怀着对气象科学的好奇与期待,我走进了乌海市气象局。一踏入,现代化的建筑和先进的设备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这里仿佛是一个连接人类与大自然神秘力量的纽带。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气象观测场。各类仪器整齐排列,各司其职。百叶箱里的温度计和湿度计,精准捕捉着空气的温度与湿度变化;风向标和风速仪则时刻监测着风的方向和速度,它们就像气象世界的“侦察兵”,为气象预测提供着最基础、关键的数据。看着这些仪器,我深刻意识到气象工作的严谨与细致,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是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

随后,我们来到了气象预报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气象云图、复杂的数据分析图表,展示着气象工作者预测天气的“秘密武器”。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从数据收集、分析,到模型运算、会商讨论,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与努力。他们如同幕后英雄,运用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精准的气象保障

在这里,气象科学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知识,而是变得触手可及。它让我明白,气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农业生产、城市建设,都离不开气象信息的支持。

参观结束后,我内心充满了感慨。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气象知识,更让我对气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肃然起敬。他们默默坚守,用科学的力量解读大自然的密码,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我也深刻认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既渺小又伟大,我们应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同时利用科学技术更好地适应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高一(15)班 张宇轩

气象科普研学有感


在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我参加了走进乌海市气象局研学活动。我们首先参观了气象观测场,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各类气象观测仪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通过这些设备,我们了解到气象观测是如何收集和处理各种气象数据,进而为天气预报提供依据的。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人工影响天气的设备,了解人工增雨、防雹技术等在实际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这些设备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重要作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气象预报中心,我们观看了天气雷达图和区域站实时的气象数据,工作人员根据这些数据能够及时监测和预测天气变化,为公众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此外,我们还听了乌海市气象局王义涵老师的讲解,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形成过程与分类,由分布各地的天气雷达、多颗气象卫星交织成一张紧密的天气监测网,它们争分夺秒,在特点定时段内从海陆空全方位、多层次捕捉大气动态,海量观测数据飞速汇聚至气象中心,经计算机精密处理、运算,化为直观的天气图,为预报员精准预判提供有力支撑,助我们从容应对恶劣天气,守护生活安宁。

最后,我们自由参观气象台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环顾四周的大屏幕上斑斓闪烁的各种地图与图表,实时更新的海量气象数据。

此次研学活动,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气象知识,还开阔了视野,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


高一(4)班 郭子萌

气象科普研学有感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踏入了乌海市气象局的大门。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对气象知识的深度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感悟。

一进入气象局,我就被那些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仪器所吸引。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记录着每一次天气的变化与自然的律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开始逐渐了解这些仪器的功能与用途,从测量风向风速的风向标,到探测高空气象数据的探空气球,再到精密的气象雷达,每一项都凝聚着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气象学研究的严谨与复杂。从数据的收集、处理,到模型的建立、预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当我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时,更是被气象工作者的智慧与付出所打动。他们不仅要面对海量的数据,还要结合自身的经验与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预报结果。

回顾这次参观经历,我深感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气象知识,更被气象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与奉献精神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守护着这片土地与人民的安全。

展望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索欲,努力学习气象学相关知识,为未来的气象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气象学、了解气象学,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高一(15)班 屈凡绮

气象科普研学有感


在乌海市气象局的研学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气象观测的严谨与精确。观测场内,百叶箱、雨量筒、风向标等仪器井然有序,每一个数据都经过严格校准与记录。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温度、湿度、风速等基础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让我明白精准的数据是天气预报的基石。

走进气象台,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跳动着各种气象数据和卫星云图。预报员们专注地分析着数据,运用数值预报模式推演天气变化。我了解到,天气预报不仅依赖先进的技术设备,更需要预报员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科学判断。

这次研学让我认识到,气象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责任心和专业素养的工作。从数据采集到分析预报,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深刻体会到,精准的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防灾减灾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掌握了基本的气象知识,更培养了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我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这次研学之旅,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自然的新窗口。


高一(18)班 穆建欣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