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新实验室里挂了一组超酷的‘星球’灯,美术教室里展示了学生的很多优秀作品,每个教室都配上了LED高端护眼灯,课桌椅都换成升降的了,就连校园也变得更美更有内涵了。”说起学校的新变化,海勃湾区滨河小学四年级学生吴秉航细数着他的发现。

据了解,滨河小学今年加大对软硬件的投入与建设,有效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目前,已建成书法教室、创客教室等21个功能教室。“这个学期开始,学校组织的‘童慧’五育系列活动也很惊艳,内容包括艺术、体育、科学等9大学科、30个种类,62个班、一周至少一堂课,每堂课都能吸引近99%的学生参与其中。”该校教师冯改改告诉记者,学校今年不仅升级了硬件设施,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记者在连日走访中了解到,我市35所中小学校都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为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各学校按照创建要求,利用假期和周末对教室设施、功能区域、校园环境等进行了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让每一所校园从里到外焕然一新,让每一位学生实实在在受益其中。

今年,海勃湾区第五小学与海勃湾区第三小学正式合并,实施一校两址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我们的办学模式是一套班子管理推进‘五个一体化’。”海勃湾区第五小学党总支书记边旭霞告诉记者:“管理机制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质量评价一体化、学生培养一体化,以主校区辐射带动分校区,使两个校区的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另外,学校还探索建立骨干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推动集团校区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订单式培训”“跨校区师徒结队”“诊断课程”等活动,加大优秀教师的培养和输出,形成新任教师、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的教师梯队,实现教师队伍多核运转、多点开花。“每个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我都会走进学校,今年我看到了很多变化,第一次了解到‘点亮每一颗童心’的办学理念,校长还给家长介绍了五大课程群,有‘童真德育’‘童慧智育’‘童健体育’‘童雅美育’‘童行劳动教育’,我们清晰地看到学校在用科学、系统、高效的办学模式给孩子们打基础、提能力,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成长得更加自信。”家住海勃湾区滨河街道镇北社区的王丽告诉记者,集团化办学让她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福利,我市通过“优质+薄弱”“城镇+乡村”“一校+多校”“高中+初中”的模式,成立了4个集团化办学共同体、3组初高中结对共同体,通过一体化建设行动,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同时,我市加快推进优秀骨干教师轮岗交流、市区教学能手支教,推动优质师资流动共享和均衡配置,基础教育基点作用持续夯实,义务教育扩优提质工作步入快车道。


通过全链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逐步形成具有乌海特色的“一区先导(乌达区),两区联动(海勃湾区、海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不断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跃升,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