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紧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焦就业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优化就业环境,确保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家门口的招聘会
“我有社工证,想找一个相关的工作,咱们有没有合适的岗位?”
“我今年45岁了,有没有企业招聘大龄职工?”
……
7月8日,海勃湾区林荫街道“送岗进社区,服务零距离”就业推介周首场推介会在温馨社区举办。
居民陈永霞和妹妹一起来到推介会现场。“我刚考了社工证,想找相关工作,听说社区举办就业推介会就来了。我觉得这样的形式特别好,以前都是求职者跟着招聘信息跑,现在我们出门遛个弯就能找工作,非常方便。”陈永霞说。
据了解,这次就业推介周活动将在林荫街道5个社区轮番举办,活动设置就业咨询服务台和技能培训咨询台,专业的讲师提供职业规划、发展建议、简历修改等各类服务。“举办此次活动就是为了给辖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就业咨询平台,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真正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海勃湾区林荫街道副主任冯子健说。
除了“送岗进社区”,我市还举办了“晚风送岗,就业启航”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滨河公园夜市招聘会。
与传统招聘会不同,此次活动设在公园夜市,将休闲娱乐与求职招聘相融合,让企业把岗位“摆出来”,求职者把工作“逛到手”,在热闹休闲的氛围里,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我市广搭供需对接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定期深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调研2期,收集汇总缺工岗位4656个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系列招聘活动65场,参会单位1424家次,提供岗位近4万个次,达成初步意向1.3万余人次;打造“就在乌海”云招聘品牌,开展直播带岗16期,观看量25.2万人次,其中,开展“入企探岗”直播1期,观看量1.4万人次。
探索招聘服务“新思路”。组建“招才引智”团队,赴甘肃武威、庆阳等劳动力密集地区和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区内外院校开展区域人力资源协作、招聘推介等活动,参加企事业单位67家次,提供岗位3662个次,达成就业意向866人,签订“政校”合作、区域框架合作协议4份。创新推出“流动招聘”,走进商场、社区、农区、景区举办流动招聘会8场,参会单位249家次,提供岗位9378个次,达成初步意向7935人次。将 “夜间经济”与服务人才相结合,打造“人才夜市”,参会单位20家,提供岗位46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55人次。
丰富的技能培训
除了拓宽就业渠道,学习、提升职业技能,也是就业的重要途径。
“宝宝吃完奶千万不要立刻抱起来拍嗝,这个时候宝宝还没有消化,他们的胃又很小,立刻拍嗝,会把奶吐出来,导致两餐间隔太短,宝宝不仅不舒服,而且很快就会饿,妈妈要经常喂奶会很辛苦……”
近日,乌海市迅洁职业培训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母婴护理培训。培训采用集中授课、模拟演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们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43岁的韩美丽参加了此次培训,她说:“我喜欢孩子,以前也从事过月嫂的工作。这次听说有这样的培训活动,便主动报名参与。来听课让我学到了实用的知识,了解了带孩子的正确方法,拥有了一技之长。”
乌海市迅洁职业培训学校只是我市众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之一。
为提升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我市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六类人员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图画心理分析、特色食品制作、推拿按摩、病人陪护、美容美发等多个领域。
我市还不断强化技能培训监管,提升培训质效。为推动技能工作流程规范化,按照自治区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建立常态化交流对接机制,深入培训机构调研走访8次,组织企业、培训机构、社区开展座谈会2场,收集社区居民培训意愿85个,2户企业初步达成培训意愿,不断提升就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评价机构队伍建设,联合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举办考评员培训班2期,培训考评员521人次(其中,高级考评员94人次)。
惠企解难的稳岗返还金
让居民好找工作、有一技之长是推动就业的举措,如何稳岗、减少失业也是我市关注的重点问题。
为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给企业减负增活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我市积极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近日,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收到了24万余元的稳岗返还资金。
“这笔资金我们将继续用作缴纳社会保险费,能够极大减轻我们的经济压力。”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主管郅越说。
为了方便企业申请稳岗返还资金,我市推行“免申即享”模式。依托“内蒙古人社系统业务综合办理平台”推送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比对、数据共享、资格审核、部门联审等系列举措,精准锁定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实行“无感智办”“免申即享”发放模式,优化资金拨付流程,补助资金直接抵达企业账户,做到即审快发,实现“免填表、免跑腿、免申领”精准发放。“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审核流程,通过发短信的方式告知企业负责人资金是否发放。没有审核通过的企业会收到具体原因。通过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帮助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失业保险科科长关虹说。
“以前申请,需要我们准备资料并递交,有时要跑好多地方开各种证明,如果资料审核不通过,还得重新整理再跑一次。现在,只需要核对好账户信息,看看手机就能知道资金是否到账,特别方便。”郅越说。
据了解,企业符合下列条件可以享受稳岗返还政策:参保企业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以上,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5.5%),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未列入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及出清名单,且符合当地环保政策的,可以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政策实施期限至2024年底。大型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缴纳2023年度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按60%返还。
我市用足用活惠民政策,释放政策红利。扎实推进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累计共3945家参保单位享受核定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4931万元,惠及企业参保职工11.17万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321.3万元,惠及参保职工2008人次。截至6月30日,我市通过“免申即享”模式直接向首批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805.6万元,惠及56家企业1.8万名参保职工。
“接下来,我们将在提质增效、优化流程、数字赋能和改进作风上持续发力,聚焦企业和群众根本需求,主动靠前服务,大力开展‘政策找企、政策找人’,确保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各项政策落实落细,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更多暖心服务。”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曹裕强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