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1至5月,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向好。截至2024年5月27日,我市1至5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1天,同比增加10天;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5.0%,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
今年1至5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35;PM2.5、PM10平均浓度均已达标;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均值分别为23微克/立方米、1.4毫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1.5%、12.5%、15.0%。
今年,我市持续开展扬尘专项整治,不断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减少本地尘源。深入推进城区、矿区、工业园区扬尘污染防治,按照“六个百分百”要求,全面加强施工扬尘管控,对全市在审批建设工地进行常态化监管;加大道路清扫保洁力度,强化道路扬尘控制,建成区、工业园区主要街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5%以上;强化矿区扬尘污染综合防治,严控矿山企业开采、储存、装卸、运输等各环节扬尘污染。
我市加大科技化、精细化监管水平,实施铁腕治污,重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整合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气象观测、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超级站等信息资源,布设空气质量监测微站、激光雷达等监测设施,建设监控热点网格;建成并试运行乌海市大气环境精细化监管项目,建立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和统一的生态环境执法联动监管体系;科学施策,建立每天研判、每周会商的污染天预警预报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基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配置便携式手持移动执法终端工作,提高执法能力;不断深化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以及走航车巡查等科技手段实现“非现场执法”在日常执法中的运用实践;探索推行用电远程监控,确保企业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