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关注。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助力就业创业 托起自强人生
“我一边讲,大家一边跟我一起操作。制作AI带货视频的方法大家基本上了解并掌握,我们今天来学习使用音效,你们看软件里面有选项,各种音效都有……”5月22日,在乌海市新华培训学校,2024年残疾人AI直播电商培训班老师张艳娟正在为学员们讲课。
该培训班由市残联主办,筛选了40名从未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参加培训,计划培训56个课时。目前,第一期20人的培训已经开课,学员们已经注册了网络平台账号申请“达人小店”并运营。
我市肢体残疾人郝先生参加了此次培训班,他运营的“达人小店”已经卖出了几单商品。“我因为肢体残疾,外出就业很困难,这次培训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才刚上了3节课,我已经学会了在视频平台上架商品、剪辑视频等,现在已经卖出了好几单,收到了提成,虽然只有几块钱,但时间长了肯定能增收。”郝先生说。
“这个课程是我们专门去外地的专业机构学习经验技术,并与技术公司签约引进的。残疾人在这里参加完培训,我们还可以帮他们‘养号’,形成良性流量,得到更多流量推送,挣的钱直接进入个人的账户,真正是参加培训即就业。”乌海市新华培训学校负责人贾俊亮说,该学校为“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
在乌海市新华培训学校另一间教室里,“残疾人非遗传承烫画培训班”也在上课。
2023年12月,在自治区残联的扶持下,我市成立了一家“自治区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烫画项目工作室。按照要求,我市须连续3年每年开展残疾人烫画实用技能培训,积极培养一批从事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技能人才,计划每年师带徒不少于8人,此次就是第一期烫画培训班。
该培训由市残联委托“自治区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办,我市烫画非遗传承人付玉担任培训讲师。她在课上手把手教学,学员们一笔笔学习、一遍遍描绘。现在,学生们已经能够简单作画了。“我就是一名残疾人,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学习技能,因此开设了这个课程。”付玉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残联联合市、区两级就业服务中心举办各类型用工招聘会,已完成专项招聘活动2场,50多家企业进行招聘,其中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200余个,包括软件程序员、物业管理等20多个工种,现场参加招聘活动的残疾人6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0多人。
市残联还不断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多层次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为适应新业态发展要求,大力开展电商运营、网络直播等新业态领域项目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面,目前已开展残疾人网络创业、手工编织、AI无人直播等职业培训,2024年自治区下达我市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188人,目前已提前超额完成240人。
完善关爱服务体系 提升生活质量
服务残疾人是残联组织的基本职能。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把手在桌子上放好,接下来,咱们看看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5月20日,在我市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以下简称市儿童医院),孩子贝贝(化名)正在治疗室进行语言认知康复训练。他已经能够认识不同的颜色,并且在康复师的引导下,能说出5个字左右的简单句子来。
今年4岁的贝贝是在做身体检查时发现发育异常,经过评估,他发育迟缓还可能伴有孤独症。“他去年刚来的时候眼神躲闪不与人交流,行为控制异常,基本无法发音吐字。”康复师荆波说。
市儿童医院主动与其家长沟通,让他们申请救助。随后,贝贝的母亲经过咨询,向我市残联递交了申请。经过审核,贝贝进入我市定点康复机构接受救助,每周来这里进行康复训练。
“通过不断地训练,我们希望他能够生活自理,起码在未来日子里也能照顾好自己。”贝贝的妈妈说。
近年来,我市建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修改完善相关实施办法,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年龄范围扩大到14周岁,同时还进一步扩大户籍范围,让更多残疾儿童享受康复救助政策,提高受助儿童健康水平,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权益,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此外,我市还提高了各类别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其中视力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7000元,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及孤独症儿童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8500元。增设监护人陪护救助补贴,符合条件且训练满10个月的残疾儿童监护人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进行陪护救助补贴。目前,已有154人正在接受康复救助。
我市还不断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包括中医康复科、蒙医五疗康复科及康复治疗中心等,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市残联为该中心配备了100万元的康复服务设备,增加了康复中心成人服务功能。2023年,该中心已为1198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及时下达补助资金64.24万元。今年以来,已筛选基本康复服务需求人数539人,市、区两级残联继续核实并开展精准服务。
参加多彩活动 拥抱精彩人生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为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生活,满足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支持、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市残联举办了系列活动,服务残疾人。
“我投中啦,中了3个。”
“将军,这把我赢啦。”
……
5月17日,海南区黄河西行客栈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朋友”——他们就是我市的70余名残疾人。市残联联合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市肢协、市盲协、市聋协在黄河西行客栈举办了为期2天的趣味游园活动。
活动当天,大家乘坐大巴车出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感受农区的美好风光。活动现场氛围热烈,肉香弥漫,伴随着歌声、欢笑声,每位参加活动的残疾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太开心了,我们残疾人平常出来玩的机会比较少。今天有人带着,在大自然中和大家一块儿热闹,我的心情特别愉快,好喜欢这样的氛围。现在,市残联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我们残疾人的生活,我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精彩。”肢体残疾人范巧梅说。
“今年助残日期间我们举办了政策宣传、相亲联谊、健步走、慰问演出等各种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展示残疾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精神风貌,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为残疾人的生活增添色彩。”市残联组宣维权科负责人侍可心说。
2023年以来,市残联结合各类节假日,开展了观影、健步走、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截至目前,参与活动人数达千人。开办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班,开设声乐、舞蹈、烙画和手工等课程,对45名有意愿且有文艺基础的残疾人进行培训。推荐13名残疾人参加自治区残疾人艺术人才培训班。为有书法、绘画爱好的残疾人打造专门工作室,为他们提供艺术创作场所。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将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纳入我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每年年度工作要点。“十四五”期间,我市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总任务数为1044户,目前已改造1006户,预计今年6月份之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残疾人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市各级努力的方向。我市将持续用心用情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全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