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工伤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的基础上,实现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联网结算,相关备案及报销流程更加简单、快捷。
67岁的李洪勤2004年因工作受伤,右腿截肢,安装假肢后,每到一定年限便需要到医保定点协议配置机构更换假肢。以前,备案和报销过程的不少环节都需要递交纸质材料,流程较为繁琐。如今,我市实现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联网结算,他只需携带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前往协议配置机构,其他的手续协议配置机构在网上便能帮他办理。
市民李洪勤说:“ 到了以后说一下你是哪年出的工伤,名字,人家就给你调出来了,票一开你就直接来厂家做假肢,所以说方便了我们,少跑路。”
宁夏康复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乌海分公司经理蒋颜嵘介绍说:“我们会及时为工伤职工上传服务记录进行备案,由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路,对于我们配置协议机构来说,现在不需要提供纸质材料,跑动少了,流程便捷了,我们的服务效率肯定也更高了。”
目前,我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与配置协议机构已实现系统实时互推信息审核,能够第一时间为符合条件的工伤职工结算费用。截至2024年4月底,我市首批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纳入联网结算范围的共有3家,分别为内蒙古德蒙康复辅具技术有限公司、宁夏康复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和包头市康复辅助器具装配有限责任公司,工伤职工可就近选择协议机构申请配置辅助器具。
乌海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工伤保险业务科科长吴建平说:“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实现联网结算,从根本上解决了配置协议机构在结算环节的来回跑腿问题,也进一步避免工伤职工办理辅助器具配置备案及报销手续时,审批程序多、时间长、材料繁琐等情况,下一步,乌海市人社局社保中心锚定“流程更简、速度更快、服务更优”工作目标,全面提升工伤保险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