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守护群众“脚下安全”

“小井盖,大民生”,窨井盖作为公共市政设施的一部分,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窨井盖是否完好直接关系到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破损或不稳定的窨井盖会给行人、车辆带来安全隐患,还可能影响城市排洪。


今年,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破损窨井盖整改公益诉讼案件,积极回应市民新期待,拓展了我市公益诉讼监督新领域,同时将“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带入案件,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检察公益诉讼中来,案件办理更加公开透明,真正做到了为民办实事。

图片

整改前

图片

整改后


窨井盖破损成隐患


今年1月,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在履职过程中发现,我市存在不少破损窨井盖,存在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市人民检察院也收到了市民对于该问题的投诉举报。“井盖虽小,但是直接关乎市民的切身利益。守护市民脚下的安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杨丽萍说。


为了将案件事实调查清楚,杨丽萍与同事深入我市的大街小巷,发现部分路段存在破损、凸起、塌陷、松动、开裂、变形等情形的窨井盖未及时修复加固;部分排水管网窨井盖不具备防坠落和防盗窃功能;个别餐饮店存在未按规定处置餐厨垃圾,将餐厨垃圾等排入污水排放管道等情形。针对这些问题,检察官们在海勃湾区的10余条街道上,挨个记录、拍照,还与周围居民沟通,调查取证,共统计出40多个问题窨井盖。随后,检察官与我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了解了市民举报投诉窨井盖情况,进一步取证。


调查过程中,“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王梓也向检察官反馈了窨井盖破损问题,为检察机关办理新领域案件提供了助力。


在杨丽萍的办公桌上有一沓厚厚的资料,里面有关于窨井盖规格、管理等各种材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随便翻看就会发现,所有的资料都被仔细研究过,能在此次公益诉讼中起作用的法条都被一一标注。“检察公益诉讼案件涉及的领域特别多,我们办理每一起案件,都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文件材料和法律法规,只有‘吃透’规则,才能有理有据把该案办出成效,即使面对专业人士的提问也能够从容作答,所以学习是我们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必不可少的环节。”杨丽萍说。


1月22日,市人民检察院经调查核实后,依法予以立案,并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全面依法履职,对破损窨井盖情形积极整改,消除公共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公益诉讼助推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高度重视,召集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相关部门召开协商会议,要求相关部门认领责任,及时处理。随后,邀请检察官一起上街做现场调研,发现问题井盖由相关责任单位现场认领。同时对全市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窨井盖开展排查,共排查各类窨井盖8900余个。


为了有效解决窨井盖安全隐患问题,行政机关进一步制定了工作措施,要求各区市政管理部门认真开展常态化巡查,发现窨井盖破损、松动、塌陷等问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流程检查并维护。同时,在巡查时发现供水、热力等相关单位的窨井盖有破损的,第一时间与产权单位联系更换,并且设置交通锥、警示线等标识,加强巡查检查。窨井盖所属企业建立窨井盖档案,详细记录窨井盖位置、阀门型号等基础数据,管理人员不定期对窨井盖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对不合格的窨井盖做好记录,并立即整改。我市还制定并印发《关于开展城市窨井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整改范围、时间节点、工作任务、部门职责。要求各权属单位相互配合,统筹推进整改任务,及时解决井盖设施安全隐患。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窨井盖隐患的监督、举报和打击偷盗、破坏井盖等违法行为的工作中来,逐步形成全民重视、全民参与、全民维护的良好局面。


3月底,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与公益诉讼志愿者一起对整改成效开展“回头看”,破损和存在安全隐患的141个窨井盖全部更换、维修完毕,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图片

整改前

图片

整改后


志愿者参与案件


在此起案件中,有一群特殊的人,不但为检察官提供了线索,还参与整改成效“回头看”,他们就是“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的志愿者。


“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是最高人民检察院2022年7月启动的一个公益诉讼志愿者在线平台,志愿者对发生在身边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公益损害问题,可以通过该平台向检察机关提供案件线索、专业咨询、公开听证、跟踪观察等支持和监督检察工作。


“目前,该平台并未完全对外开放,部分志愿者是通过我们介绍检察机关职能后,主动要求加入的,我们欢迎更多热爱公益、保护生态环境的热心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杨丽萍说。


王梓是该平台的一名志愿者,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井盖破损影响市民正常出行的问题,就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向检察机关提供了线索。“出行对于老百姓来说非常重要,路上到处是破损的井盖,像是路上设置了一个个‘陷阱’,一不小心就会崴脚。白天的时候大家还能多注意点,到了晚上看不清路万一踩空了多危险。这个问题看似是小问题,其实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作为‘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的志愿者可以在平台上提供线索,我能亲身介入到检察公益诉讼案件中,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很欣慰。”王梓说。


督促行政机关整改完成后,市人民检察院邀请了5名志愿者参与“回头看”,志愿者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上传了各自的反馈意见。志愿者张也说:“公益诉讼起到的作用真是太大了,以前大街上总能看到破损的窨井盖,这次我作为志愿者应邀参与整改效果‘回头看’,发现大街上破损窨井盖确实被修复更换了,安全隐患消除了。”


“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让检察公益诉讼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可以参与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渠道,发挥专业知识特长,助力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提质增效,实现公益保护最优化,社会治理效能最大化。


“我们在办案过程中欢迎志愿者们参与进来,他们来自各个领域,能够为我们办案提供帮助,同时,借助社会公众力量多方参与,使我们办理的案件更加公开透明高效,让百姓更加深入了解检察公益诉讼,更好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杨丽萍说。


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守住安全红线,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紧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用检察智慧守护美好生活。


2023年,我市两级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立案75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立案71件,提出检察建议61件,民事公益诉讼立案3件,刑事附带民事立案1件。通过办案依法督促职能部门清理非法占用的河道1.06公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和各类生活垃圾15686.8吨;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生活垃圾占地面积78.130亩;督促收回国有财产319.054万元;督促恢复被非法占用的草原1404.4亩。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获得法院支持,追回草原修复费用和生态服务功能丧失损失费用共计600余万元。


“公益诉讼制度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民办实事的价值追求,以检察力量推动社会治理日益完善,为实现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彭文吉说。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