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教师们不再被繁重的非教育教学任务所累;在村里或社区,工作人员不再忙于各类杂务,而是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扛起为民服务的主责主业。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我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为基层减负赋能,为服务提质增效。
“教师减负清单共有7个方面19条,自出台实施以来真减实降,虽然只有1个月,但变化已经发生了。”市第四中学的班主任教师李丹妮告诉记者,“以前检查考核多、创建评比多、培训比赛多、社会事务多,现在这些事务没了或少了,教师们除了日常教学,能有更多时间进行教研活动,能把更多精力留给孩子们。”自我市开展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负担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有效保障了教师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提升教学质量。
今年3月,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和我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市教育局制定出台教师减负措施并强力推进,以“真减实降”营造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环境,让他们能够身无旁骛地教书育人。
“在教师减负专项整治行动中,我们严把‘进门关’。比如,校园安全教育活动涉及公安、消防、食品等多个部门,为此,市教育局统筹制定了《乌海市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活动安排表》,用课程化管理的办法来化解。”市教育局副局长郭亚东告诉记者,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进校园社会事务“归零”。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原来每年23次项进校园的考核事项统筹优化为每年一次的综合性评估。目前,教育系统向教师下发的文件同比减少50%,各类会议及培训减少64%;各学校累计减少微信群、钉钉群600余个,各类非教育教学的下载注册、点赞转发、拍照上传等事项“清零”。
“村委会挂的牌子少了,办公室的墙面净了,很多微信群也清了,这些负担减下去,大家感觉轻松多了。”海南区巴音陶亥镇四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明义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四新村持续开展摘牌、净墙、清群等基层减负行动,如今已经清理了30多块挂牌及标识,梳理减少20余项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同时精文减会,减少材料重复报送。
“负担减下去,效能提上来,现在我们能腾出更多时间抓治理、抓服务。”刘明义说,“为基层减负真正受益的是村民。”
2023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纵深推进基层减负各项工作,切实以基层减负之“实”化解基层干部之“忧”。
按照“逐步清理、分类实施”原则,我市全面梳理规范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目前,村(社区)办理事项从过去的村34项、社区43项,规范至现在的村21项、社区25项;明确部门单位不得随意将工作下放到村(社区),如有新增事项须由市委、市政府严格审核把关,并做到费随事转。同时,我市全面规范和压减村(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并鼓励党政机关采取网上核验、信息共享、告知承诺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村(社区)出具证明。
目前,我市村(社区)累计清理各类牌子标识1700余块;镇(街道)、村(社区)参加会议同比下降约34%、工作台账同比下降约30%、迎接检查同比下降41%,真正让基层干部把时间用于服务群众,推动基层工作更有效率、更具活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