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海勃湾区各部门、各单位深挖本领域、本行业和党员干部“手中的资源”,让“资源”清单成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重要抓手,切实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政务服务局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链接整合各方资源,全力完善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聚焦民生事项重点领域,依托蒙速办和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结合常见业务办理需求不断优化完善政务服务和流程,主体服务事项由122项扩展至282项,实现政务服务覆盖面的持续扩大;创新推出“证照联办”改革举措,梳理编制“证照联办”7个场景的办事指南和流程图,有效缩减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难度及跑办次数,降低业务办理成本;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一次办理,利用“海区e家”微信小程序,实现一张表单、一次提交、各部门数据共享,破解材料多、环节多、往返跑等难题;延伸服务触角,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中心(站)设立“帮办代办”服务窗口,组建677人的“帮办代办”服务队伍,提供“上门服务”“定制服务”“一站式服务”等多元化服务。
海勃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员领导干部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全面梳理本单位、本领域“资源清单”,实施台账管理,持续稳就业、促发展;抓牢抓实就业服务,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做优做细做实现场招聘、网络直播招聘、线上招聘和政校企合作工作,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搭建对接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精准匹配;织牢织密社保网络,构建“责任到人、目标明确、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利用户籍信息资源,全面掌握本区人口规模、人口构成及社会保障参与等情况;有计划、分重点地推进政策宣讲,提高群众对社会保险政策的认知度,动员未参保居民加入保障体系;依托内蒙古“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系统”“求职登记小程序”等服务平台,为辖区内高校毕业生提供实名制服务,及时掌握求职情况,认定见习基地37家,向提供见习岗位的企业发放青年就业见习补贴,向待业青年提供“1311”服务(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培训、1次就业见习机会)等,包含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青年群体实现了多渠道就业创业。
海勃湾区教育局着力将“权责清单”转化为“资源清单”,立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抓实教育教学质量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提质增效,把一桩桩民生小事做实做好,点亮群众“幸福清单”;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假期托管服务,结合师生需求,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学校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暑期托管服务实施方案,实现“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三明确;完善授课记录、学生签到、安全应急等工作制度,通过综合编班、拓展课程安排等形式,加强托管服务精细化管理;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家校”共育模式,家长变身“参与者”,在“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亲子阅读等系列活动中同孩子共同成长;设立社区家长学校,推出“家校共育坊”社区公益课堂,建设未成年人活动室、教育基地42个,进一步发挥社区平台作用,提升未成年人育人整体合力;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公共资源下沉,因地制宜开放光明路小学、滨河小学、乌海八中等5所学校的体育场馆,助力全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让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