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区生态环境逐步向好。(高瑞鹏 摄)
草木葱郁,碧水泛波,四顾皆是怡人“生态绿”。美景背后,是乌达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铿锵步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乌达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绿色”建设持续向好
乌达区坚持“人与青山两不负”,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最大力度、最高标准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与治理,坚决推动“绿色”建设持续向好。
2023年,乌达区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节水技术进步,做好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采用“预处理+膜处理+深度脱盐制备除盐水+二级纳滤+污泥脱水”工艺,处理宜化氯碱项目区和热电分厂中水,项目建成后年节约水量约122万立方米,可实现全厂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中水通过回用装置净化后,回用于热电厂取水及循环水补水,在厂区内部实现污水零排放,年节水量184万立方米。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绿色脱盐工艺技术替代原先的双膜法脱盐工艺,装置产水率由原先的70%提高到95%,年节水量87万立方米。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循环水系统电化学节水项目彻底解决冷却循环水的结垢、腐蚀、菌藻滋生等问题,减少补水量、排污量,项目完成后,预计年节水量40万吨。
近日,2023年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和园区名单公布,乌达区5家企业和园区入选,数量位于全市第一。
同时,乌达区“四区”节水行动落地见效,巴音赛河道疏浚工程启动实施,微咸水资源利用项目基本建成,有效利用非常规水资源1672万吨;有力打通工农“水脉”,农业节水280余万立方米反哺工业,水权置换获得自治区肯定。
经过全区不懈努力,乌达区的生态“颜值”更高了,经济“含绿量”更足了,绿水青山“底色”更亮了。
2023年,乌达区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创建“绿色园区”为契机,着力推动工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乌达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获评“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
近3年来,乌达区积极实施节能降碳工程,完成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35个,重点推进绿色低碳项目建设,培育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4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家。
乌达区持续发力,将发展绿色工业作为优先方向,加速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厚植乌达区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矿区生态“绿进灰退”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2023年,乌达区持续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压茬推进建安、苏海图等7个治理项目,整形绿化超160万平方米,黄白茨、五虎山绿色矿山建设有序推进,矿区生态实现“绿进灰退”。
昔日的灰色矿山变成茵茵绿色,其中有什么法宝?
2023年,乌达区积极推进14家重点化工企业严格按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对厂内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共计修复泄漏点252个,累计减排量31718千克,推进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常态化。
同时,乌达区全力推进煤矿采空区煤层自燃治理,加强露天开采企业排土场和煤炭洗选企业矸石堆场日常火点巡查。2023年,累计发现并完成治理煤层自燃火点16处。
乌达区加大区域降尘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建成区、矿区、产业园道路清洁降尘工作;督促辖区煤炭开采企业安装车辆冲洗装置,严格落实出厂车辆清洗;对乌达区运煤专线一号煤检站至东源科技南门段破损严重的路面进行预制混凝土砌块修复,累计修复2685平方米;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2023年累计检查建筑工地213次,均已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到位;督促企业修复围挡5处、覆盖回填土方约12万立方米。
2023年,乌达区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共计完成矿区排土(渣)场整形约580万平方米,覆盖黄土约467万平方米,植被恢复约345万平方米,经初步统计,分别是近10年来治理总量的6.96倍、5.53倍、6.82倍。
同时,乌达区充分利用治理完成的矿山、排土场等区域发展光伏产业,国能100MW集中式光伏和五虎山等3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运行,东源100MW“光伏+生态修复”项目持续推进,协鑫1.7GW跨区域合作绿电项目加紧对接,着力打造新能源对外合作示范区;对裸露耕地进行绿化,胜利东街北耕地实施乌达区果蔬基地项目,建设温室30栋,截至目前,已完成温室基础建设。
乌达区逐步实现光伏发电、水生态修复观光、绿色农业种植、林业草地培育、工业遗迹展览一体化发展,打破排土场只投入无产出的困局,让矿区也能产“绿金”。
生态安全屏障逐步形成
增加生态的“含绿量”就是提升发展的“含金量”。2023年,乌达区全面打响区域异味综合治理攻坚战,20户企业完成“一企一策”异味深度治理,实施物料堆场封闭、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项目28个,完成“绿色暖冬”清洁取暖改造558户,PM10平均浓度值创历年新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2023年,乌达区解决了一批因生产工艺、生产过程落后导致的泄漏点产生无组织异味污染问题,佳瑞米、新农基、兴发等企业加快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改造,一批企业在废气收集、处理方面效能提高,实现了化工企业异味排放减量化。
乌达区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三年专项行动,制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改项目清单,三年实施了30个节能技改项目。2023年推动君正、宜化、利康、佳瑞米等6家骨干企业完成11个项目,实施了余热余压利用、高效节能变频等节能技术改造。
乌达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之大、环境改善效果之好前所未有,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形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梳理过去,乌达区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展望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乌达区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心更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