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楚研 整理
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去。
回眸2023年,无数温暖的故事在我们这座城市上演,那些奋不顾身、全力以赴的身影,那些平凡、美好、令人难忘的时刻……人生百味中,总有温暖的瞬间,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照亮人生黑暗的角落,感动周围的人。让我们一起回顾2023年那些温暖与感动的瞬间,也让这些瞬间继续激励我们,意气风发向明天。
镜头一:
用爱为生命“续航”
2023年2月1日,我市爱心志愿者李伟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后顺利归来。他“为爱逆行”,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成为我市第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5岁的李伟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2016年,刚满18岁的他主动参加造血干细胞血样集中采集,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2年,他被通知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筛配型成功。2023年1月28日,他前往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注射第一针动员剂,做好采集造血干细胞准备工作,2月1日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捐赠期间,我市红十字会选派专人陪同李伟,全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李伟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这次捐赠的实际经历,我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加入造血干细胞捐赠队伍,为需要造血干细胞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志愿捐献者而言是一次爱的传递,更是为生命的“续航”。李伟的爱心善举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更彰显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镜头二:
一封感谢信
“我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信,感谢中队的翟圣君、陈阳两位同志将我家孩子送回来……”这封信来自市民杨先生。2023年2月8日,他带着孩子到海勃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严管街中队表达谢意。
2023年2月7日上午,严管街中队队员翟圣君和陈阳在街面巡逻,途经新华西街和建设路交会路口时,突然听到孩子的哭声。“我们正往火车站方向巡逻,听见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觉得他肯定是遇到事情了。”翟圣君说。于是两人立即返回,循着哭声找到了在马路上哭泣的孩子。经检查,孩子身上无碍,他们便询问情况。
原来,孩子在附近学舞蹈,奶奶将他送到舞蹈机构后便回了家。然而,好久没来上过舞蹈课的孩子看见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心里不安便跑了出来。大街上车来车往,孩子找不到奶奶非常害怕,便在路上哭了起来。
了解情况后,翟圣君、陈阳二人一边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边询问孩子是否记得家庭住址或者家长的电话。好在孩子记得奶奶的名字和电话,两人便赶紧拨打过去。孩子的奶奶听明白事情的原委后立即赶来。其间,翟圣君和陈阳一直守在孩子身边,直到奶奶将他接走。
事情发生当天,孩子的家长杨先生就打来电话对翟圣君和陈阳表示感谢。
两人一开始拒绝了杨先生送锦旗的提议,但对方态度很坚决。
杨先生表示,事后他们越想越害怕,孩子太小,一个人在马路上很可能发生危险,幸亏翟圣君和陈阳及时发现并联系了家长。于是,就有了杨先生带着孩子到严管街中队办公室送锦旗和感谢信的场景。
“我们即便不从事这个工作,看见有人需要帮助也要伸一把手,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陈阳说。
平凡的工作带来不平凡的感动。在严管街中队执勤车内一共挂着3面锦旗,这是群众对海勃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工作的肯定,也让城管人感到温暖和自豪。
镜头三:
救助走失老人 温暖回家路
2023年3月20日,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滨水社区工作人员与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新华街派出所齐心协力,在短时间内帮助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位老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家人。这一热心举动获得老人亲属的称赞。
当日,滨水社区工作人员周振欣在日常走访时,发现一名老人无法行走,独自一人待在昏暗的平房里,于是与老人搭话:“您是独自居住吗?还有没有亲属在这里?”
交流中,老人精神恍惚,言语混乱,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和家乡的地名。周振欣猜测这应该是一位走失老人。
由于老人身上没有携带身份证件和手机,无法确认老人身份,周振欣立即上报,并与新华街派出所、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希望帮助核实老人身份信息并给予救助。
接到求助,新华街派出所民警立即进行信息比对,经核实,其亲属早已不在老人所提供的地址居住,也找不到任何能够证明老人身份信息的有效证件。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则通过联系老人所说的老家张家口市的救助管理站,希望在当地查找其亲属信息。
在此期间,滨水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之后,在民警与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方调查下,终于联系到了老人亲属。亲属称此人已失踪30余年,早已与家人失去联系。得知情况后,亲属既意外又惊喜,并且表示他们将于近期来到乌海。
2023年4月6日,老人的弟弟、侄女等一行4人来到我市,在滨水社区工作人员、新华街派出所民警的陪同下,共同看望了老人。老人终于与家人团聚。
“通过此事,我们深深感到社区平凡工作岗位的意义所在。滨水社区将始终热心帮助群众解决一桩桩‘小事’、一件件‘难事’、一个个‘烦心事’,努力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滨水社区党委书记李珊说。
镜头四:
寻亲16年 亲人终团聚
“哥,终于找到你了,你一走16年,爸去世前还念叨你呢。”2023年7月的一天,在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演了感人的一幕。从河北赶到我市的李先生抱着失散多年的哥哥失声痛哭,一旁的亲人也默默流泪。
原来,李先生的哥哥李某患有精神类疾病,需要家人照顾。但疾病原因,2007年,他从家里走失四处流浪。
2009年3月,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收到群众反映线索,在一小区找到了李某。当时天气乍暖还寒,李某衣着单薄,食不果腹。工作人员将他带回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在了解情况时,发现他无法正常和人交流,还伴有暴躁易怒等行为。因无法联系到其家人及亲属,为了更好地给他提供帮助,工作人员将他送至一家医疗托养机构进行治疗。2015年,我市民政部门将李某接到福利院生活,并于2017年送到市精神卫生中心继续治疗。我市民政部门将他纳入社会福利救助体系,政府兜底负责他的照护和医疗救治。
“经过诊断,李某患有中度精神发育迟缓,需要持续药物治疗。”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一科医师王文九说。
经过治疗,李某的状态明显好转,基本能够生活自理,还能帮助护士做一些简单工作。
为了帮助李某寻亲,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经常与李某聊天,引导他说出和家庭有关的信息。“每次他说一个地址或者名字,我们都会和民政部门联系去核实,但始终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王文九说。
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将李某的信息上传至“全国救助寻亲网”并时常更新信息。
另一边,李某的家人也从未中断过寻找他。据了解,李某以前也走失过一次,后来自行回家。但这次走失,李某一直没有下落。家人每年都会到公安机关重新备案,听说有他的消息总会第一时间前去核实。“我爸去世前,天天念叨我哥,希望能再见他一面。我妈嘴上不说,但心里一直惦记,逢年过节还是会想他在哪里,过得好不好。我们也想过他可能已经去世了,但总还抱有希望。”李先生说。
2023年7月,河北省某地公安部门突然联系我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询问李某的情况。原来,当地公安局一警官上网时发现了李某的信息,经过数据比对,发现李某与当地一失踪人员相似度高达98%,让家属来辨认,家属一眼就认出李某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当听说李某的家人找人时,我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非常激动。“他在我市辗转16年,这种情况下能找到家属的希望很渺茫。民警和我们联系时,我们确实很惊喜,也替他感到高兴。”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安妮说。
经过多方调查,反复核对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李先生一行来到我市,见到了哥哥。“他的状态比我想象的好太多了,人变化不大,很精神,感谢乌海市各方人员对他的照顾。”李先生激动地说。
看到李先生,李某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很兴奋,激动地上前拥抱弟弟。
李某已经跟随弟弟回到家乡。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回访时了解到,李某依旧吃药控制病情,情绪稳定,状态很好。
漫漫寻亲路,浓浓骨肉情,打开希望的门,照亮回家的路。对于流浪者来说,“回家”是永恒的主题;对救助工作者而言,“寻亲”工作一直在进行。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在为受助人员实施生活救助的同时,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寻亲方式,多措并举用心用情服务好流浪乞讨人员,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也使寻亲工作取得新突破。
镜头五:
路遇车祸,他果断救人
路上偶遇车祸,看到满脸是血的伤者,你会怎么办?市民陈杰的选择是果断下车救人,第一时间把伤者送至医院,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陈杰的做法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2023年8月21日下午,乌海货运中心接待了一对母子,他们手持一面锦旗,要当面送给货运员陈杰。
“我要和孩子一起给好心人陈杰送上一面锦旗,感谢他的善行义举。”市民许丽哽咽着对记者说。
许丽要感谢的这个人,是乌海货运中心乌海北物流园的货运员陈杰。
2023年8月12日晚7时许,陈杰驾驶车辆途经乌海湖大桥时,发现路边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货车追尾的事故。
事故现场,电动自行车被撞得严重变形,三轮货车驾驶员呆坐在路边,不知所措。两名高中生模样的男孩满脸是血,一名坐在地上,另一名平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陈杰心里一紧,感到情况危急。他急忙靠边停车,快步跑到现场了解情况。
“当时,一个孩子满脸是血,牙齿被磕掉了六七颗,嘴里不停地往出冒血。另外一个孩子躺在地上,眼睛半睁半闭,我试着叫了他两声,他没有回应,想说话却说不出来。”陈杰回忆道。他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看到两个孩子面部一直在流血,陈杰心急如焚。“救治越早越好,不能等!”陈杰决定立即送两个孩子就医。
在市人民医院急诊部,陈杰用自己的身份信息为两名伤者办理了就诊卡,并充值3000元。
其中一名孩子的家长许丽说,她当晚赶到医院后,陈杰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沉着冷静地向许丽介绍孩子的基本情况,并继续推着轮椅送伤者做检查、做CT,忙前忙后,直到深夜才离开。
医生诊断,一名伤者的上下颌骨骨折、唇部撕裂,另一名伤者轻微脑震荡、唇部撕裂、胸腔有积液。
许丽说,如果不是陈杰第一时间将两个孩子送到医院,后果不堪设想。陈杰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为了感谢陈杰的善行义举,许丽偿还陈杰垫付的医疗费用时,往陈杰的银行卡里多转了500元表达心意。2023年8月13日,陈杰收到了医院发来的700元退费。陈杰回到医院,找到许丽的联系方式,将1200元全部退还给了许丽。
“在孩子遭遇车祸受伤的危急时刻,陈杰挺身而出,及时送孩子就医治疗,我被他的善行义举深深感动。我和孩子也要向他学习,传递正能量。”许丽说。
“当时没有多想,就是希望孩子能尽快脱离危险。”陈杰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