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雷锋精神融入学科课程。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海勃湾区第二小学于1958年建校,至今已有66年的历史。学校以“一领三创”的党建引领模式,在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书香校园”“科技校园”“足球校园”,激发办学活力;以创建“雷锋学校”为抓手,创新德育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乌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
党建引领
凝聚创建之力
海勃湾区第二小学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中,海勃湾区第二小学牢记党的嘱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构建了主要领导宏观部署、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创建机制,成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文明校园”建设标准为方向,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全体师生积极投身创建工作,将文明校园创建与师生发展结合起来。党支部创建“一领三创”党建特色,借助“党建+”活动,优化党支部机构设置,将党小组建在教研组上,充分发挥党小组在教研组中的引领作用,把多名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把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让党员教师在一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2015年成立德育工作室,以专题培训为载体,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通过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培训,使班主任实现了从理论层向实践层的转化。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提升班主任科研能力,现已形成德育课题成果册,制作原创成语微电影,创作20余期国学礼仪儿童诗。以“阳光列车”为抓手,设立工作室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寻找德育导师,助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德润儿童
引领全面成长
“如果你是一根火柴,你是否会给卖火柴的小女孩送去温暖?如果你是一本书,你是否会带人来到知识的海洋……”在海勃湾区第二小学“雷锋精神种子”课堂上,学生王鸿博深情地朗读着自己的原创小诗。
近年来,海勃湾区第二小学不断在语文、美术等学科课程中融入雷锋精神,学习雷锋事迹,实现“分级找点—螺旋上升—渐进渗透”。
近日,在笃行楼内,教师刘建祺的《3D建模与3D打印》课堂正火热进行中。他以雷锋故事为切入点,讲解3D打印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既传播了雷锋精神,又丰富了课堂内容,牢牢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其实3D建模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孩子们在那儿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但是我们把雷锋精神融入3D打印建模的课程当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耐心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了解雷锋故事、学习雷锋精神,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与趣味。”刘建祺说。
近年来,学校坚持把“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都应以德育为先”等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树立大德育观,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大德育观,不断开发指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构建以安全法治课程、节日实践课程、生命自护课程、体验中成长特色课程四大板块为主的德育课程体系。利用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等,定期为学生进行道德宣讲,在活动化、课程化、生活化中培养学生的文明好习惯。
同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党建带队建,开展新时代“雷锋学校”创建工作。以“大思政”视角,构建“四大知行”课程和“五环育人”模式,建立“四维评定”机制,2023年度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30余次,通过学雷锋引导更多孩子树立家国情怀、奉献精神,“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获评第八批自治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乌海市雷锋学校,“星力量”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被推选为自治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学校还组建了“星力量”志愿服务队,凝聚师生、家长力量,通过学校党支部领航、联合社区导航、家校联动护航、志愿服务助航,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套餐,开展家庭讲座、教育指导、亲子阅读、心理咨询、贫困资助等服务内容,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文化润校
促进内涵发展
“做文明有礼好少年”“在图书室要保持安静”……走进海勃湾区第二小学,随处可见这样的文明标语,生动可爱的卡通画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礼仪教育。
为做好教育设施规划管理,学校打造厚德楼、笃行楼、成志楼、弘毅馆等教育教学场所,同时用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党员阵地”“雷锋学堂”“书香长廊”“科创教室”,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雷锋塑像,设置“小雷锋义工站”“雷锋爱心书站”“小雷锋失物招领处”等。
在文明校园创建过程中,学校注重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在各楼层设有校园开放式阅览区及主题文化展示区;各班级有班级风采展示墙及雷锋班级文化墙;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贴在校园和教室醒目位置,通过“论语墙”向学生诠释忠、孝、礼、义、仁等思想,楼层间“名言篇”“修德篇”“科技篇”“艺术篇”,美言美语,触动心灵,陶冶情操。
“学校将以创建自治区文明校园为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树立榜样,培德启智,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海勃湾区第二小学校长马荣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