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净碗光荣 铺张浪费可耻 一起将“反食品浪费”贯彻到底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拒绝剩宴、倡导光盘”“不忘节俭美德,才有他日富足”……如今,在我市大大小小的餐厅中,随便进入一家,都能看到反对餐饮浪费、提倡光盘行动的标语。

小小标语,折射出社会的文明新风尚,也折射出了餐饮文化的时代变迁。在过去,饭菜吃饱还有剩余就意味着家庭富足,但在如今,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才是全社会应该追求的共识和行动。“光盘行动”宣传和实施多年,人人皆知,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真的杜绝了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记者对此也进行了一番调查。

全民反浪费,浪费现象杜绝了吗

吃自助餐,不管能吃多少,先取了再说;请客吃饭,剩得多才能说明主人大方好客;婚丧嫁娶,动没动过的菜都不会打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

这样的现象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发起了一系列倡导节约、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光盘计划实施多年,人们的餐桌上还在“剩”吗?

7月13日是星期六,在某主打融合菜的餐厅,记者注意到,一桌顾客刚刚离开,但桌面上还剩了不少菜品,只动了几筷子的鱼香肉丝、一大碗几乎没有减少的丸子汤,以及两碗看起来只少了“尖尖”的米饭都遭食客抛弃,被随后赶来收桌子的服务员倒进了泔水桶里。

在隔壁另一家刚刚办完宴席的餐厅,大部分客人已经离去,服务员正在忙碌着收拾餐桌,几乎每桌都有较为完整的菜色,尤其是被“压”在最底层的凉菜拼盘等。现场有两位忙碌穿梭的女士,但也只是清点桌面上余下的酒水和饮料,对于剩菜一律表示让服务员自行处理。

在某商场内一家新开的自助餐厅,吧台退回来的自助押金小票上几乎都标注着大大的“0”或者“无”,这代表顾客没有浪费行为,但记者在店内环顾发现,尚未及时清理的桌面上,有剩下大半的蛋糕,火锅汤底里滚着肉和菜,还剩大半瓶的饮料被丢进垃圾桶里。

夜市的烧烤摊上,类似的问题也不少。7月14日,记者在某露营基地注意到,一处租用帐篷的客人已经离开,帐篷内遗留了大量没烤以及烤了没吃完的烤串,桌面上菜盘中也有不少炖羊肉,看得出来客人兴尽而归,并没打算带走这些已经变得“油腻腻”的食材。但记者也注意到,以上列举的现象,虽然还存在,但并不似多年前一样“普遍”。

曾经营过自助餐厅的受访者郜小燕告诉记者,她在餐厅中见过各式各样的浪费行为及为了躲避餐厅处罚想出来的“妙招”,比如明明三个人吃饭,但拿上桌的菜品五六人都吃不完;多拿的菜品有的被包在纸巾里偷偷带走,有的被塞进食物残渣堆里假装是垃圾,也有人制造“人为事故”,将好好的食物扔到地上或者故意弄脏。更有甚者,专门“抢”服务员的工作,趁着服务员清理别桌时,立刻将一摞子没吃完的餐品丢进垃圾车里。而每每遇到这种现象,负责监督的服务员也不太想“得罪”顾客,只会在押金条上象征性地扣几块钱表示处罚过就算了。

但这样的现象,这几年已经不太常见。前文提到的自助餐厅服务员小晶表示,如今就餐时,大多数顾客都能做到勤拿少取,虽然浪费现象还有发生,但鲜少有让服务员都觉得“痛心”的大量浪费行为。“反对餐饮浪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要杜绝,说餐厅已绝对没有浪费现象肯定也不真实,但我们相信,随着大家餐饮文明观念的提升,类似的行为肯定会越来越少。”某餐厅经营者姚雨萌说。


人人谈“光盘”,节约意识提升了吗

虽然餐饮场所浪费现象还时有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公众的节约意识的确有所上升,按需取食、光盘净碗正在成为当下的“新食尚”。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也注意到,客人主动要求点小份菜,或者是餐后打包的情况也非常多。

在滨河新区一家以牛排为主要特色的饭店中,一进门,记者就看到了醒目的“半份菜”广告牌,服务员介绍,该店的半份菜很受欢迎,非常适合小型家庭或者两三个朋友聚餐。“既能吃得比较丰富,又能减少浪费,最重要的是省钱,大家都觉得挺好的。”服务员说。

在某火锅店里,负责人也表示,该店支持拼盘和半份菜。“我们设计了很多拼盘种类,蔬菜拼盘、肉类拼盘、丸子拼盘……如果人数少,就会建议顾客适量点餐。”负责人朱先生介绍说。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多位正在就餐的市民。不少受访者都表示,光盘行动的确让大家的观念有所转变。“以前外出就餐时,的确有为了面子好看多点菜的行为。总觉得点少了显得小气,还喜欢点‘大菜’,现在有所转变,点多点少无所谓,大家吃得开心顺口最好。”受访者张春利说。

受访者郝雨佳也觉得节约适度才是真正“有面子”的行为。“以前别说宴请,就是自己在家吃饭,也恨不得鸡鸭鱼肉全端上桌,才能表示生活条件好,吃的菜色丰盛。现在人们更讲究膳食营养搭配,多吃素少吃荤,多吃优质蛋白告别油腻大餐。‘面子’不如‘里子’实惠,节约适度更重要。”她说“打包并不丢人。”

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9月份就要去重庆读大学的受访者陈曦冉说,“吃不完就带走嘛,有啥好丢人的。我和朋友都是眼大肚小的类型,翻开菜单什么都想尝一尝,一不小心就点多了菜,不过我们吃不完的都会打包。”

诚然如此,当下,吃饭多几个菜早已不能体现出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准。节俭适量,科学健康,这样的现代生活观念正在逐步成为指引人们生活方式的核心。自觉调整原先的生活方式,向适度饮食、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转变,已经成为一种新生活风尚。
餐饮浪费,“被动”因素还是越少越好

节约意识有提升,为什么餐饮浪费现象还是不能完全杜绝?除食客长久以来养成的不适量点餐、不爱打包等一时无法改正的习惯外,是否还存在“被动”浪费行为呢?记者也进行了一番采访。

喜欢点外卖的受访者刘斌就吐槽了部分商家一些“不讲武德”的做法。“单点任何一种基本都是15元到20元左右,偏偏起送费得25元,为了凑满起送费,必须多点一份。”他说。

虚假的“小份菜”也让他哭笑不得。“原本以为点小份菜可以让我吃的品类丰富一点,又能省钱,结果是被狠狠上了一课,部分商家的小份菜减量不减价,或者便宜却难吃,上过几次当后干脆还是点正常份吧,至少不会有花了钱还不好吃、没吃饱的尴尬情况出现。”刘斌说。

另一位受访者詹娜则吐槽越来越贵的打包费。“有的商家甚至把餐盒分为不同规格,大号的餐盒卖5块,中号的3块,小号的1块,但真的小到只能装一点点东西。更有甚者,连打包袋都要收费,美其名曰提供的是食品专用打包袋。”詹娜说,“投诉吧,人家也没强迫你买,也不算霸王条款,不投诉又觉得心里不得劲,索性不打包了呗。”

受访者杜宇则很反感店家含糊其词的解释。“前几天和朋友去吃饭,不太清楚那家店的分量,当时也咨询过服务员,服务员只含糊说够吃。结果菜上来才发现量都很大,三个人完全吃不了,又因为菜品大多是汤汤水水不好打包,最后很遗憾,浪费了。”他说,“我觉得这种情况属于被动浪费,虽然无心,但还是造成了浪费。”

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受访者聂平。聂平就职于某企业,由于工作地点比较偏僻,附近没有餐厅,午餐只能在单位吃食堂。“但我们食堂的饭菜水平实在不高,有时候硬着头皮吃也吃不下。”他说。

主食浪费的情况也被多位受访者提及。受访者王茜就很惋惜食客对主食的浪费。“现在人们都讲究少吃主食多吃蔬菜。但很多团餐里都包含主食,食客最多吃一两口就扔下走了,建议大家不想吃主食的时候主动跟服务人员说少上或者不上。”她说。

受访者张杰则觉得,部分商家采取的茶水、主食自助模式挺好。“也不收费,大伙儿按需自取,浪费罚款,省得吃一半扔一半,浪费白花花的大米饭。”他说:的确如此,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人们行为理念的改变,餐饮方向的新需求正在不断地涌现。比如当代都市青年“一人食”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商家就要推出更加节约、适量的餐食以适应这种情况;人们对主食不再偏爱,商家就可以创新方法,用免费自助或者收取客位费的方式来出售主食,既能节约成本,又能避免浪费。

类似的新需求正在不断显露,从供给侧来说,如果能及时发现这样的需求、激发这样的需求,客观上也能产生正向引导效应。

依法依规,餐饮浪费现象有好转

治理食品浪费的行为,早就有法可依。早在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就正式颁布实施。时间过去3年,有法可依后,餐饮浪费现象是否有好转?答案是肯定的。记者注意到,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反食品浪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反食品浪费国家标准实施有效率达94.4%。

目前,我国各类反食品浪费标准总数达到308项。其中,国家标准71项,占比23.1%;行业标准20项,占比6.5%;地方标准91项,占比29.5%;团体标准109项,占比35.4%;企业标准17项,占比5.5%。属于第一产业反食品浪费标准的共计59项,占比19.2%;属于第三产业反食品浪费标准共计221项,占比71.7%;还有28项属于跨产业领域,占比达9.1%。

通过对采集到的共计21.6万次实施频次标准实施数据进行分析,现有71项反食品浪费国家标准中,有67项国家标准实施效果明显,占比达94.4%。监测实施量排名前列的标准包括GB/T 39002-2020《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GB/T 40042-2021《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GB/T 42966-2023《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GB/T 33497-2023《餐饮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监测实施量均达万次以上,表明反食品浪费正在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由此可见,反对食品浪费早已不仅仅是倡导和号召,而是义务和责任,反对食品浪费与每个主体息息相关。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积极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用文明汇聚起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