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积分“带动”大文明“

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创建“循爱新华西”积分兑换服务项目,将“服务+积分”作为基层治理的切入点,以无偿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有形的积分制与“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嵌入融合,变“任务命令”为“激励引导”,持续挖掘“积分制”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潜能,实现志愿服务由“单向付出”变美德信用“双向循环”。

“小积分”打开 基层治理“新局面”

“张姨,这是您的积分存折,这次参与志愿服务的积分已经给您记上了,达到一定分数,您就可以去咱们的‘合伙人’商铺兑换您需要的物品了。”

近日,刚刚参加完志愿服务的居民张美玲告诉记者,退休后她想发挥余热,常参加社区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做志愿服务活动还能积分兑换,这更给她添了动力。“我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如今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既是颁给志愿者的荣誉,也是对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文明实践活动的肯定和回馈。”张美玲说。

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及各社区坚持推进美德信用变现与志愿服务“双向循环”,与辖区内爱心商家实现有效对接。街道及社区通过“循爱新华西”小程序、“大美乌海”和“连心桥”App线上发布服务项目、相应分值,服务内容涵盖常规类、协助治理类、矛盾化解类、应急服务类等多个方面,居民群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名参加,累计获得的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加入街道积分合伙人商户提供的分值好礼,实现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兑物品、以物品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的良好局面。

各类商品以积分“明码标价”,不但让居民的付出有所回报,也让“美德信用+”脱虚向实,让志愿者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街道和社区将志愿服务和美德信用工作有效结合,由过去志愿者单向服务居民向社区为志愿者提供暖心服务转变,将志愿服务受益人群延伸至志愿者本人,让爱心“双向循环”,形成信用积分兑换实物“信”风尚,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小积分”兑出 基层治理“新风尚”

“您好,我是咱们街道的志愿者,您看一下我的积分能否兑换商品。”

“好的,您的积分可以兑换一盒牙膏。我给您核销一下。”

近日,志愿者崔凤仙走进裕华庭苑小区外围的一家“积分兑换合伙人”商店中,用爱心积分兑换了自己需要的商品。

“我们是商家,也是志愿者,更能体会作为志愿者也需要鼓励。”商户吕晓东说:“街道联系到我们,把我们纳入‘积分兑换合伙人’也是对我们诚信经营的一种认可。”

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积极探索推行“服务+积分”的基层治理模式,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为民办实事清单、资源清单、微心愿清单等“三清单”,引导辖区在职党员、包联单位、物业公司和党员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下沉到社区参与服务项目,有效帮助辖区居民群众完成“微心愿”,并在服务中获得相应的积分回馈,进一步提高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让信用有形、美德有价、德者有“得”,实现美德信用的双向奔赴。

“下一步,我们将创新‘微治理’,拓展‘微服务’,用一个个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微心愿’精准回应群众诉求,撬动群众‘大幸福’,使街道社区更加宜居,更有温度。”新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贺海云说。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