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绘新景 厚植底色惠民生——海南区推进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纪实

 “绿”是海南区景观的成色,也是海南区发展的底色。行走在夏日的海南城区街道上,道路间绿色乔木错落有致,道路边大小公园被植被覆盖,阵阵“绿”意扑面而来。


近年来,海南区积极推动城市绿化工作,精心打造群众身边可游憩、可交往、可健身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城区环境更加优美宜居,一片片绿地、一个个公园成为城区居民拥抱自然、愉悦身心的好去处……


图片


口袋公园“兜”住满眼绿


“你看这口袋公园建设得多好啊,以前这里就是个荒滩,现在变成了漂亮的小公园,我家就在附近,出门就是公园,锻炼身体也方便,这里真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拉僧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侧口袋公园散步的王女士笑着说。在这个口袋公园,园内绿树成荫,既有健身器材方便居民健身,也有供儿童玩耍的场所,周边居民每天早晚都会来这里休闲娱乐。


在海南区各个新建的口袋公园,蓝天白云下,目光所及皆是绿,各种各样美丽精致的园林景观,让附近居民流连其间,居民在其中散步、锻炼、游玩,神清气爽。


今年,海南区口袋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总面积约42000平方米。海南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对公乌素街原有绿化带3处、海南长途汽车站东侧绿地1处,共计4处原有绿地进行口袋公园提升改造,总投资556万元。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对口袋公园内部路网进行优化,提高植被多样性,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更新陈旧健身器材,新增休闲座椅、垃圾桶、照明路灯等,并增加了居民活动空间,满足居民需求。


图片图片


植绿护绿描绘城区底色


走在海南区大街小巷,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穿过,洒满一地斑驳的光影。街路两侧,一棵棵树木苍翠欲滴,经过悉心修剪显得亭亭玉立,形成一道亮丽的城市绿化风景线。


图片


从“见缝插绿”“拆违补绿”到“开放草坪”“沉浸体验”,海南区不断完善公园绿地、广场景观、道路绿化、城市出入口景观等绿化基础设施,致力于增量提质,打造群众满意的城区环境。为保证街道树木树形美观、通风透光,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组织养护工人为城区树木剪枝条、做“发型”,同时对影响居民住户采光的临街树木进行重点修剪,着力解决树木生长带来的安全、采光等问题的同时,确保植物生长旺盛、树型整齐优美,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化环境品质。


盛夏时节,植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树木病虫害也进入了高发期。为防止病虫害滋生,保证树木健康生长,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出动无人机为树木打药,打响夏季护绿的“保卫战”。工作人员给无人机水箱内兑入相应比例的药水后,操控无人机缓缓升空,在绿化区域上空匀速飞行,雾状的农药随着气流精准均匀地散落在绿植中,整个过程快捷高效。截至目前,海南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对不同绿化区域已累计进行15次树木病虫害防治作业,施药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


防沙治沙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绿化,关系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关系人居环境品质和人民生活幸福。海南区作为黄河“几字弯”地区的一部分,其城市绿化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城市绿化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要在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近年来,海南区持续推进防沙治沙,累计治理沙化土地面积22.9万亩,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8%,风烛沙化和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遏制。为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今年海南区组织实施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治理、“三北”工程林草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防沙治沙、生态修复项目。


为推进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治理,海南区在巴音陶亥镇渡口废弃地实施1500亩人工种草项目,种植白刺、霸王、柠条等根系发达、抗旱、耐盐碱的草种4.5吨,铺设滴灌管道22.7万米;在拉僧庙镇图海山南侧实施900亩人工种草项目,种植白刺、霸王、柠条草种2.7吨,铺设滴灌管道22.3万米。


为推进“三北”工程林草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海南区实施围栏封育项目,在巴音陶亥镇苦水沟建设网围栏6231米,封育面积1800亩;实施中幼林抚育项目,对海南城区北出口、海惠线沿线等共计3200亩抚育范围内的苗木进行浇水、修枝、清理枯枝和管道维修;实施灌木林平茬项目,对拉僧庙镇2000亩梭梭林进行修剪平茬,并铺设灌溉水管16.6万米、补植苗木6万株;实施退化林修复项目,在海南城区周边退化林补植新疆杨1100棵,已对新补植的苗木全部悬挂营养袋并按需浇水。


图片


目前,海南城区面积为87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56.9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89%,绿地率达39.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13.08平方米。一棵棵树、一片片绿,既点缀城市风景,又彰显城市底蕴内涵,还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海南区将持续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奋力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让群众享受美好健康的绿色生活。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