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东风照相馆门前合影。(解文鼎提供)
1990年,由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形成的商业中心。(张建荣提供)
人民南路上的万客隆购物中心。(赵荣 摄)
我市的饮食服务业起步于1957年,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合作在拉僧庙、三道坎利用职工食堂开始兼营饮食服务业。1959年,桌子山矿区商业局下设饮食服务经理部。1961年,海勃湾、乌达地区分别成立饮食服务公司,下设中心商店或门市部。1976年,乌海市成立饮食服务公司,1977年撤销,市商业局设饮食服务科,1979年恢复饮食服务公司。
据市民解文鼎介绍,他于1973年进入饮食服务公司东风照相馆(位于今万客隆购物中心位置)工作。当时人们照相多在生日、满月、结婚等重要时刻,到了过年,照相馆则挤满了前来拍全家福的市民。“照片中是照相馆的师傅和学徒们。同事齐政学参军入伍,为了欢送他,我们一起在照相馆门口合影。”解文鼎说。
除此之外,在今万客隆购物中心、明珠百货的地段还一溜儿排开着国营一食堂、国营二食堂、回民食堂、理发店、修表店、澡堂子等门市部,全部都隶属于饮食服务公司。其中,国营食堂是转角建筑,大门面向东北,约有200平方米。逢年过节,老百姓就会拖家带口的先去理发馆理发,然后到澡堂子好好洗个澡,再照个全家福,最后到国营食堂里改善伙食。
市民杨星灿回忆,食堂的主食是馒头和高粱米饭,平价馒头1斤两角钱,高粱米饭1碗(约七八两)1角5分钱。主食收粮票,但要买1斤馒头或1碗米饭必须带1盘菜,菜很贵,1盘炒土豆丝或醋熘白菜要1元钱左右,1盘葱爆羊肉或鱼香肉丝则需3至5元。如果不带菜,1斤高价馒头3元,1碗高价高粱米饭两元,比平价高出10倍以上。到1963年,经济形势逐步好转,饭菜恢复平价。那时,理发店每逢周日,理发的人非常多,还需要提前领号排队。为了领到靠前的号码,有的人甚至在开门前一两个小时开始排队,人们理一次发要等大半天时间。
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营饮食服务业多数由小型网点转为个体经营。紧接着,万客隆购物中心、明珠百货等大型现代化商业建筑取代了这片低矮、破旧的小平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