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促销激发夏日消费活力

进入6月,一年一度的“618”电商年中大促购物节隆重登场,线上电商平台积极转型,简化流程,优化购物体验;线下实体商家紧跟热度,增强互动,拓客引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掀起新一轮促消费热潮,有效激发夏日消费活力。

电商平台:

取消预售 简化流程

6月18日还没到,参加电商平台“618”年中大促购物节活动的市民张晶已经陆续签收了好几件快递包裹。“取消预售,下单就发货,再也不用在支付尾款和等待发货上花费时间和精力了,购物体验很不错。”张晶说。

多年来,电商平台在举办大型促销活动时一贯采用预售制。对消费者来说,预售时长是对消费者耐心的考验,并且还存在预售的商品不能按期发货、补差价出现涨价情况、售后服务与常规销售商品不一致等消费风险,甚至可能出现商家收到预售金后“跑路”,钱款无法追回的风险。取消预售,能更加简化网购流程,优化购物体验。

预售制的取消对快递业也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我市一家快递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今年“618”电商大促购物节期间,快递员的忙碌高峰比往年提早开启,但单量、运力增幅比较平稳。近几年,我市快递企业纷纷加大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力度,快递产能快速提升,面对快件波峰已能应对自如。

除了取消预售制,“在直播间下单”也逐渐成为消费者的网购新趋势。不少消费者表示,直播间有主播详细介绍产品的功能,消费者能和主播交流、互动,更贴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促成消费。

依托技术创新和渠道变革,电商直播已成为消费促进的催化剂。

实体商家:

增强互动 拓客引流

线上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如火如荼,线下实体商家也不甘示弱,纷纷抢抓促销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吸引顾客进店消费。

“618超级大促”“夏装新品,低至5折”“全场商品第一件5折,第二件3.8折”“年中大促,优惠来袭”……记者走访我市几家大型综合商场发现,实体商铺纷纷推出促销活动,吸引众多顾客进店选购、消费。

为了拓客引流,一些商家还在商品打折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制香包、赠送户外休闲桌椅、骑行装备等会员专属福利,吸收新会员的同时,加强和老顾客的黏性,收到了良好的促消费效果。

商家卖力“赚吆喝”,商场也顺势推出凭购物小票抽奖、领取奖品等活动,助力实体消费更上一层楼。

“我和朋友很喜欢逛实体店。一方面可以边逛边联络感情,另一方面,现在实体店的服务很到位,商品的品质摸得着、看得见,折扣优惠力度也很大,购物体验很不错。”一名在商场选购服装的市民说。

精致的夏日主题美陈吸引市民打卡拍照,精彩的舞蹈节目展演吸引众多市民围观喝彩,夏季招聘会、文艺汇演、亲子运动会人气爆棚……在乌海万达广场,一场场有趣、有料的主题活动应接不暇,攒足了人气,商家趁势推出促销活动,努力把人流量变成销售增量。

消费提醒:

理性消费 警惕陷阱

无论是网购还是实体店消费,促销活动时常有,商家的促销方式也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应冷静对待促销宣传,理性消费,增强维权意识,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在网购过程中,各类电商直播间通常利用红包补贴、优惠满减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物,消费者要警惕虚假红包或客服骗局、退款骗局、中奖骗局、信用额度骗局等,网购时务必看清促销规则,慎点不明链接,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在实体店消费时,要谨防预付式消费套路。这种先付款后消费的方式存在一定风险,消费者付款后一旦发生纠纷,消费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商家,理性办卡,要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索取发票或合同等消费凭证,保留维权证据。

在购买打折商品时,消费者经常被告知“特价商品,概不退换”。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消费维权要及时。无论消费者选择何种形式消费,都应保留购物发票、收据、聊天记录以及订单、网络付款截图等有效购物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先行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应及时拨打12345、12315热线进行消费维权。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