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有人给修理家电、缝补衣服,有人给讲解日常护理和急救知识,还能免费配钥匙、免费理发,项目多、啥都有,可热闹了!”如今在乌达,“文明集市”家喻户晓,去“文明集市”赶大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
“摊位”多 接地气
日前,乌达区新达街道昌达佳苑社区锦湖佳苑C区热闹非凡。这一天,由乌达区文明办组织的“文明集市”又“逢集”了。义务理发、旧衣缝补、便民修鞋、健康义诊、免费配钥匙、修理电瓶车和小家电……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早早出“摊”,身边围满了前来“赶集”的居民。
“这两天总感觉胸口闷,来量一量血压。”“您帮我看看这电风扇,咋不转了?”“这衣服破了个洞,您看能补不?”闻讯而来的群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摊位”前有序排队,等待志愿者的暖心服务。
“‘文明集市’里的服务项目都是生活必需的、手边能用得上的,真正方便了群众。”提到“赶集”的感受,63岁的李喜荣竖起了大拇指。
内容接地气,为民办实事,是实施“文明集市”志愿服务项目的初衷。为了让服务项目设置更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乌达区文明办深入基层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并选择场地设施齐全、志愿服务氛围浓厚、群众参与热情较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试点推进“文明集市”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了解、统计并掌握每项服务内容的需求度、项目可操作性,优选群众普遍认可、便于组织实施的志愿服务内容,精准设置了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政策解答、法律小课堂、农旅展示、救护知识宣传等多项志愿服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服务优 聚人气
“如果您经常感到胸口闷,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这有可能是心梗的前兆……”“文明集市”上,志愿者马佳佳正在向居民讲解家庭应急救护知识。日常疾病如何预防,鱼刺卡喉咙如何处理,气道梗阻怎样处置……马佳佳详细介绍,结合道具演示,让大家实实在在掌握应急处置技能。“志愿者讲的内容通俗易懂、容易操作,对处理日常紧急情况很有帮助。”市民李琳琳说。
“我们来参加志愿活动,就是尽己所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问题。”马佳佳说,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他们每次都会提前准备,用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到志愿者用心、群众舒心、大家开心。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文明集市”上,志愿者们用暖心的服务,换来群众的感动和认同。
“文明集市”上不仅有“文明味”,更有“文化味”。书法扇子、剪纸作品、手工花等多种精美手工艺品,经志愿者们一一耐心讲解,让更多人了解了传统文化和技艺,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扇子上的书法都是辖区书法爱好者写的,售卖扇子所得我们都会用来帮助辖区的残疾人、困难群众。您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期会将收入明细进行公示……”志愿者冯晨晨认真介绍着展位上售卖的文创作品。听完介绍,市民张雪梅购入一件自己喜欢的文创。“这把扇子上的书法,很漂亮寓意也好,我买了一把,希望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张雪梅说。
讲文明 成风气
随着“文明集市”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开展,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持续提升,“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有的主动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相关政策,成为文明新风的“宣传员”;有的积极协助维护场地环境卫生,帮助整理规范非机动车停放、清扫理发所产生的碎屑等,成为环境秩序的“维护者”;有的则协助开展服务活动,成为志愿者的“好助手”。心存善念、助人为乐的“好人”不断涌现,互帮互助、温馨和谐的邻里氛围愈发浓厚。
自2023年5月首届“文明有礼 你好乌达”文明集市开展以来,至今已开展6期。为推动文明集市活动常态长效开展,乌达区按照“1+8”模式,高标准严要求打造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即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带动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将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乌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文明资源集约化、志愿服务精准化、群众参与普遍化”为目标,紧扣“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灵活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出集爱心义卖、文化体验、科学普及、便民服务、志愿招募、需求征集等于一体的文明集市,持续满足群众追求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的“软需求”。
“近年来,乌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和拓展阵地载体,丰富服务项目,带动文明新风,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其中文明集市是乌达区传播文明新风的一项重要举措,以‘赶集’形式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拓展延伸到群众身边,让文明新风吹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乌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红梅说。
每逢开市,乌达区“文明集市”人头攒动,古老的非遗技艺、妙趣横生的理论宣讲……“文明集市”不仅为群众搭建了文化生活与日常生活的新桥梁,也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