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乌海|乌海市人民公园的记忆

乌海市人民公园是乌海公园中的“颜值担当”,是城市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昔日,玉带桥、假山、喷泉、牡丹亭、动物园、儿童游乐园等景点承载了无数乌海人的欢声笑语,也定格了无数孩童难忘的美好童年。


据了解,市人民公园占地面积3.56平方千米,前身为园林苗圃,1981年改造建园。市人民公园人工湖开挖时,各单位职工曾热火朝天参加到义务劳动中。曾在园林系统工作的高对生回忆,当时的人民公园是一片荒滩。公园建设开工后,一些企业如东风农场、海勃湾农场、西桌子山水泥厂、拉僧庙化工厂、老石旦红旗煤矿、包钢石灰石矿等投入了大量的机械、设备、人工、技术力量来支援假山和人工湖开挖工作,人们自备干粮、水等物品,起早贪黑干了一个多月才完成。


图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人民公园东门附近的“哪吒闹海”喷泉。 (资料图)


1984年10月1日,市人民公园正式开园。那时,公园四周有围墙围着,在东、南、北三个方向各有一个门,进门观景还需花上几角钱的门票。园内,有牡丹亭、玉带桥、南湖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景点,南湖则是当时全市唯一一个可供人们乘船游玩的人工湖。刚开始,南湖只投放了20艘小铁皮船和几艘龙舟,划船用的是木制桨,船票要5分钱。


图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人民公园人工湖(今东湖)游船如织。 ( 张建荣提供)


“虽然公园门前还是土路,园内树木花草也不多,但人们都把这里当作‘景点’来逛。”市民刘粉梅说,公园东门的假山,孩子们喜欢在这里钻进钻出、跳上跳下,就像一群泼猴儿。每到“六一”国际儿童节这天,公园内人山人海,都是大人带着孩子来玩耍的,假山、牡丹亭、南湖、游乐场、动物园等处有无数人合影留念。


图片

20世纪80年代,市人民公园东门。(乌海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2000年,市人民公园实施“拆墙透绿、还绿于民”工程,同时告别了“买票入园”的时代。随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和数次小范围改造,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景观效果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有包括赏石阁、玫瑰园、荷塘栈道等在内的30多个景点;环游路1950米,游路2500米;各类树木40多种,2万余株;露地花坛11处、5000多平方米,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优美景观。


图片

如今的市人民公园东门。(赵荣 摄)


而今,步道上锻炼、荷塘边赏景、廊阁中高歌、绿荫下纳凉、花坛旁跳舞……这座走过40载的市人民公园景色旖旎、人流如潮,依旧是市民最喜爱的公园之一。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