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碳”目标 推进生态文明——海勃湾区积极打造“零碳机关”

本报记者 毕晓敏近日,记者来到海勃湾区党政机关办公区,看到走廊里的LED节能灯自动感应、交替亮起;新

本报记者 毕晓敏

近日,记者来到海勃湾区党政机关办公区,看到走廊里的LED节能灯自动感应、交替亮起;新能源公务用车有序停靠在充电桩旁;干部职工在食堂就餐坚持按需、少量多次取餐;茶水间、洗手台边“节约用水”的提示牌随处可见……时刻提醒着每个人,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等方面抓起。

强化科技赋能

助力减排增效

在海勃湾区党政大楼楼顶,一片片光伏板排列整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楼内输送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据了解,这片总占地面积约1319平方米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可“因地制宜”将光伏可建面积最大程度利用起来造能;装机容量共226.44kw,日发电量851.7度,年发电量31万余度,可为党政大楼提供40%以上的绿电;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64吨,节约96吨标煤,大幅降低了用能成本。

落实节约举措

践行绿色出行

记者在海勃湾区党政机关的停车场看到,崭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排列整齐,为新能源公务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为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海勃湾区党政机关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更新5台纯电动新能源公务汽车,通过提升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和机关干部职工自用车中的比率,进一步营造了绿色低碳、绿色出行的社会新风尚。

“零碳机关”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海勃湾区党政机关办公区还新建和改造使用了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将废水作为清洁水使用,并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及时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零件,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切实减少耗水量,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机关节水节能工作。

打造绿色餐饮

实施“光盘行动”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从一粒米、一餐食的细节发端,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走进海勃湾区党政机关食堂,“节约用餐”的提醒标识随处可见,四周墙壁和每张餐桌隔板上也印有“节约粮食”等提示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就餐人员的节约和反浪费意识。

“中午在职工食堂就餐的时,随处可见反对浪费的宣传语,就餐职工自觉做到按需取餐、勤拿少取,‘光盘行动’的氛围日益浓厚。”海勃湾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郝沐洁说。

在机关食堂规范整洁的后厨库房里,粮油区、米面区等原料井然有序地摆放在离地10厘米以上的隔板上,干货区、粗粮区等食材逐一存放于封闭的半透明储藏盒中,酱油、醋、料酒等各类调味品在不锈钢储藏柜里分层放置。通过在职工餐厅推行“5D”管理标准,海勃湾区有效改善了后厨工作环境,减少了食品浪费,并对原有刷脸系统进行升级,更换识别度、反应度更高的设备,提高了用餐效率,增加了更多的支付方式,每日也可据此调整供餐量,对用餐人员数量、结构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精准供应;进一步提升了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有助于打造出明厨亮灶、环保节能的智慧食堂。

海勃湾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朝鲁孟说:“为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机关建设,我中心利用净水设备产生的废水,进行日常清洁使用;职工餐厅加大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宣传,并将原材料分类储存以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节约;致力节能减排,建成党政大楼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实现并网;倡导绿色出行,更新新能源公务用车;在党政大楼内使用 LED 光源,公共区域使用声控感应光源,最大限度节约用电。”

海勃湾区党政机关将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引领作用和职能优势,锚定“双碳”目标,聚焦“节能、绿色、低碳”理念,从源头入手,细处着眼,持续推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完善节约能源资源的制度体系,多措并举扎实推动“零碳机关”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