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市现有有效专利3202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296件、实用新型专利2819件、外观设计专利87件。在有效发明专利中,高价值发明专利从2022年的33件增至目前的38件。我市的商标有效注册量为5071件,版权登记数量500件。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中,我市还培育了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全市现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我市多举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优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让企业依靠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获得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今年4月,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3年度内蒙古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我市市场监管局处理的“便携式烧烤箱”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例入选。
据了解,一家户外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明“便携式烧烤箱”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获得授权,该专利处于有效状态。该公司发现,我市一家土产店未经授权售卖相似的“便携式烧烤箱”,遂向我市市场监管局提出处理请求。
市市场监管局收到请求后,经审查,认为该案符合受理条件,于是立案。执法人员到土产店检查,现场发现涉嫌侵权产品“便携式烧烤箱”1个。经营者表示,自己是通过网络途径进货,共进货10个,售卖9个,并不知道该商品涉及专利问题。
经比对,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构成相同。最终,市市场监管局认定土产店侵权,责其立即停止销售侵权产品。
“该案是我市办理的第一起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该案的成功办理提升了我市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能力,彰显了我们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有效保障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科科长侯长卿说。
除了该典型案例,我市各部门之间还加强协作,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能力。
市市场监管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并成功调解一起案件。
我市一居民从网上购买某科技公司的视频课程,随后她未经授权以低价通过网络售卖该课程。视频课程著作权人某科技公司发现该情况后,诉至我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认为该案可以通过在线诉调解决,遂征得当事双方同意后,将该案转交给市市场监管局调解。市市场监管局多次线上调解后,最终,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线上签字确认后,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确认,该案顺利办结。
该案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民法院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以及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的专业指导协调作用,切实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立起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市着眼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度高、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强化执法、重拳出击,市场监管、新闻版权、公安、海关等部门深入开展了“铁拳”“蓝天”“昆仑”“网剑”“龙腾”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2023年至今,我市共查办商标侵权案件31件,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件,查处侵权盗版案件1件。涉案金额5.8万元,罚没款12.3万元。市公安局2022年以来办理2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其中1件入选自治区公安机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领域典型案例。
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
除了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能力,我市还构建全方位司法保护新模式,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和保障。
2023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被告人仲某向朱某提供材料,让朱某仿制反渗透膜588支,并将假冒的杜邦商标印制到假冒的反渗透膜及外包装上,通过物流将其运到我市某水业有限公司。
该水业有限公司在安装过程中发现该批反渗透膜可能是仿制品,遂向仲某核实。仲某称该批杜邦牌反渗透膜系正品,并出示了一份伪造的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声明。后经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鉴定,仲某供应的反渗透膜为假冒商品。
经审理,被告人仲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本案中,将其他反渗透膜商品使用杜邦商标伪造成正品销售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破坏注册商标的质量保证功能,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混淆的行为,既损害了生产企业的商誉,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依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对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宋建勇说。
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近3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市场监管局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联动9次,进商场、超市等场所,在检查中普及专利、商标等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多次集中销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查扣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集中销毁假烟400多条、假酒3000余瓶、假冒某型号反渗透膜500余件。
加强审判队伍建设,激发知识产权保护“内动力”。市中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交流,提升审判专业水平。积极通过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委会,不断总结案件审判经验,形成统一的裁判思路。在审判中充分发挥审判团队作用以及审判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法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
审判质效不断提升。全市法院充分发挥快速审理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合力优化司法资源,案件审理效率明显提升。一审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大大缩短。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理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49.55天,较上年缩短40.69天。
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延伸知识产权审判“辐射力”。不断扩大庭审公开程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旁听庭审,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助力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法、公平竞争的良好知识产权氛围。
宋建勇表示,他们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增强,我市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构
6月6日,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传来喜讯,乌达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被评选为“商标品牌指导站”,成为目前自治区唯一一个工业园区类型的商标品牌指导站,也是我市唯一一个商标品牌指导站。
6月12日,自治区首家涉企民商事专业化法庭——乌海市乌达区人民法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庭正式揭牌,为乌达产业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便利服务,引导行业自律、行业自治,促进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为园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各类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各区挂牌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各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新闻出版版权局、司法局等多部门成立了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乌达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分中心,乌海市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乌海市科技创新中心)获批中国(内蒙古)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市人民检察院成立知识产权办公室、知识产权办案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护航民企工作站。我市建立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成立乌海市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
知识产权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创造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要在探索创新中不断提升。我市将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强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不断优化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环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