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绿色冶炼新标杆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乌达冶炼分公司铁合金分厂
20多年奋斗不息,20多年薪火相传。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乌达冶炼分公司铁合金分厂在抓产量、提质量的同时,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成为自动化程度极高、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的新型冶炼工厂,能耗指标达到了国家限额标准先进值,实现高质量绿色环保循环发展,为冶炼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先后获得“中国最受欢迎优质铁合金企业”“自治区工人先锋号”“市级工人先锋号”等荣誉,今年又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走进铁合金分厂,偌大的冶炼车间里机器轰鸣,全自动圆盘浇筑、全自动开堵眼系统、余热锅炉及自动输配料系统等设备高效作业,从原料处理到运输出库,设备运转率高达99.5%,自动化程度极高,每个班次仅需9人现场作业。
铁合金分厂一号炉炉长肖文林是现场作业的一员。如今,炉前生产的作业方式、作业条件已和往日大有不同,只见肖文林手持一台遥控器,操作开堵眼机器人,仅需一分钟就完成了这项高危、高温、高粉尘的冶炼工序。
开堵炉眼是工业硅冶炼流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传统人工开堵炉眼操作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且对开堵炉操作工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开堵炉眼工作一直是制约冶炼行业提升劳动效率、改善工作环境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铁合金分厂引入了全自动开堵眼机器人。该设备的使用从根源上杜绝了跑眼或炉口烧穿的事故,极大地减少了炉前生产的人工操作,在保障员工人身安全的基础上提升了劳动效率。
“以前,开堵眼这项工序需要五六个人穿着防火服扛着几公斤重的钢钎去操作,又费时又费力还危险,一次需要半个多小时。现在,一个人用遥控器就能搞定了。”肖文林告诉记者。
响应国家“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要求,2023年,乌达冶炼分公司铁合金分厂运行近20年的10台老硅铁炉安全退出生产序列。同年,君正集团投入3.5亿元对原有硅铁产能进行减量置换,2台45000千伏安硅铁炉拔地而起。
“通过减量置换,我们提升了硅铁工艺和装备水平,能耗达到了国家限额标准的先进值,自动化水平和污染排放的指标均达到了清洁生产的先进水平。”乌达冶炼分公司总经理苏天科介绍。
经过此次全方位升级,不少工种从“黑领”摇身变为“白领”。辅助车间上料中控操作工兰秀梅今年4月1日退出冶炼现场,搬进了有空调、无粉尘的中控室,她的劳动效能也大幅增加。“以前我们的操作工序很复杂,现在搬进中控室,用上新设备,通过电脑操作,实现一键启动,操作工序简化了,操作失误的可能性也变低了。”兰秀梅说。
铁合金分厂2003年4月奠基建设,是君正集团最早成立的工厂之一。21年来,该分厂竭力发挥冶炼人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对厂区流程工艺和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提升、改造升级,从源头控制硅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及扬尘排放,改善了矿热炉存在能耗高、现场环境差、设备老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这些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创新,改变了行业的工作状态、生产状态、运行状态,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也改善了工作条件和环境,我们很骄傲。”苏天科说,“技术在不断革新,但冶炼人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没有变,我们将继续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推动冶炼行业向更加安全、清洁、高效发展。”
截至目前,铁合金分厂创建的生产技术创新工作室已开展环保类技术创新项目8项、安全类技术创新项目6项、工艺提升类技术创新项目10项,并完成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3项,于202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工作室”。
“我们公司要以铁合金分厂为榜样,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创新工作室提升技能、精进技艺,继续推动冶炼行业向高精尖转型发展。”苏天科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