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新图景

■节约用水 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决扛牢黄河入蒙首站首责,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建机制、强保障,构建起以水源地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刚性约束、节水型社会建设等为主的制度体系。

我市不断健全体制机制,逐步提高全市节水工作管理水平。印发《乌海市水资源预算管理实施方案》《乌海市用水定额管理办法》,实行“预算+计划+定额”的“3+”管理模式,将水资源预算管理、定额管理与已有计划用水管理制度相结合,构建水资源需求侧管理体系,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业用水需求不断上升,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市坚持两手发力,深化水权水价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工补农,以农哺工”的用水模式,印发实施《乌海市水权流转工作实施办法》,调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从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田间工程等方面实施节水工程建设。引入国能、东源、三维等社会资本,投资农业节水项目,激发水权市场活力,促进水权流转,用好现有水资源,积极引导水指标向高效率、高效益行业流转,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印发实施《乌海市农业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管理办法》,推动“按亩收费、固定计费”逐步向“按量收费、阶梯计费”转变,通过价格杠杆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引导农业节水,倾力挖掘农业节水潜力,破解工业水资源短缺难题,形成工农互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强化法治保障,提供节水有力支撑。推行计划用水管理和取水许可审批,优先满足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统筹生产用水。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在全区率先制定地方节约用水法规,《乌海市节约用水条例》当年立法、当年成法。出台《乌海市用水定额管理办法》《乌海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创新提出非常规水利用、水权流转等用水要求,从法律法规上强化水资源对区域发展、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刚性约束作用。印发《乌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制定《乌海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从统筹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生态量水而行等方面细化工作措施,全面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我市推进“审、批、取、供、用、节、排”全链条节水、供水要素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我市深化以奖促节,推动全社会节水。印发《乌海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个人、企业、单位的节水积极性,增强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对节水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广泛开展“法律六进”综合性普法宣传以及“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用水单位开展常态化普法,切实加强水利行业法律法规宣传和相关政策解读,通过开展节水、护水、爱水普法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

一项项举措背后,是我市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完美诠释。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坚定不移走好水安全有力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水环境有效治理的节约集约发展之路,奋力开创新时代管水治水节水兴水新局面,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乌海力量。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