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由海勃湾矿务局职工子弟学校等3所学校合并成立海勃湾市第一中学,1976年乌海市成立时,该校更名为乌海市第一中学,即乌海一中。
1985年,学校建成了新的四层教学楼。(资料图)
曾任乌海一中副校长的杜万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描述:早期,校园里的建筑非常简单,一座2层砖混式教学楼、一座2层砖混式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在西面,南北走向,坐西朝东;宿舍楼在南面,东西走向,坐南朝北;还有一座礼堂兼餐厅可供师生一起就餐。学校周围没有居民区,没有道路,基本全是沙滩。但当时有不少支援祖国西部建设的高级知识分子云集乌海,如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老牌名校的大学生;也有因历史问题从大城市“下放”的专家学者,他们成为乌海教育事业早期的奠基人,潜心钻研,带领莘莘学子勇闯高考“独木桥”。
1976年开始,学校进入全新的恢复与整顿时期,教学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改善学校环境,师生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靠着10辆手推车一锹一镐地建设校园。一届又一届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学习之余艰苦奋斗,扩建出操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
2000年后,新教学楼取代了昔日陈旧的建筑。(乌海市第一中学提供)
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中,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乌海一中也在不断转变。1996年,乌海一中取消初中部,改为普通高级中学。曾就读于乌海一中的张女士说:“2002年入学时,学校仍有一个年级十几个班的学生在平房教室中上课,前墙是毛玻璃黑板,后墙则是土坯黑板。没几年,学校拆除了平房,建起了新的教学楼、宿舍楼、科技楼和塑胶操场。前几年再回学校,曾经的痕迹大多不见了。”
滨河二期崭新的乌海市第一中学建筑群。(赵荣 摄)
而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乌海一中已进入自治区首批示范性重点高中行列。同时,学校还先后获评自治区首批重点中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学校美育研究基地、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等,成为我市办学水平最高的优质示范高中。乌海湖东岸,乌海一中新校区已全面投入使用,全新的教学楼、综合楼、风雨操场、游泳馆、图书馆、实验楼、餐厅、宿舍等配套设施可满足3000名学生教学实验、生活运动、后勤住宿等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