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市人民电影院。
现在的天亿大厦。
“观众同志们,观众同志们,今天晚上8点10分,我院放映XXXX,欢迎大家前来观看。”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傍晚,乌海市人民电影院的大喇叭里准时传出这高亢的声音,吸引着市民前来。
“这一声音伴随我们走过很多年,每次路过新华街,总不由得被吸引,遇上喜欢的电影,就是节省一顿饭钱也要去看看。”市民刘胜义说,“那个年代,文化娱乐活动非常少,市里的文化机构只有市电影公司、市文工团和市新华书店,活动场地和设施都比较简陋。市人民电影院不仅要播放电影,还要接待各剧团演出,安排市党政机关召开的各种大型会议,利用率非常高。”
1984年,曹文礼接任市人民电影院经理,看着年久失修的影院和脏乱差的环境,他开始不断改革:送年轻人出去进修;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研讨;按照新片受众及欢迎度优化排片安排和场次;从靠发行要收入转变为向宣传要收入,曹文礼带头撰写宣传词、广播稿;影院设施虽然陈旧,但必须做到干净整洁,群众观影舒适;电影放映声、光、色效果俱佳……他们计划周密,宣传灵活,注重信誉,狠抓管理和服务质量,赢得了观众信任,多年连续超额完成发行放映任务。
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下,乌海的电影发行放映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少林寺》《洪湖赤卫队》《庐山恋》《小花》《追捕》《大篷车》等国内外电影纷纷上映,受到市民广泛欢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观影热潮,影院里场场爆满,2角、3角一张的电影票常常是一票难求。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录像馆、镭射电影厅的出现,电影发行放映事业受到影响,全国电影上座率普遍处于低潮。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昔日场场爆满的电影院已被天亿大厦取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