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20世纪80年代“,六一”活动现场。(张宝玉提供)
图②20世纪80年代,儿童户外活动。 (张宝玉提供)
图③时下的研学活动,孩子们开阔眼界,收获成长。(张佳庆提供)
不同的时代,不一样的童年,有着属于每一代人不同的故事。
图①摄于20世纪80年代,是当时乌海市第一幼儿园(今海勃湾区第一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现场。现任海勃湾区第十三幼儿园园长,曾任海勃湾区第一幼儿园教师、保教主任的包红梅介绍,照片中是幼儿教师高秀玉带着孩子们展演课间操的场景,男孩穿半袖短裤,女孩穿公主裙,统一穿小白鞋。当时,幼儿园里供孩子们游戏的设施虽然不多,但照片中的“大鱼滑梯”、攀登架、荡船和凉亭等深受孩子们喜爱。
图②为幼儿在户外玩耍木质摇摇马的快乐场景。“70后”市民李捷回忆,小时候一年只有两次能穿上新衣,一次是过年,另一次便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儿童节前一天,学校要举办文艺汇演,要穿的衣服与平时不同,白色的确良布料的半袖、蓝色的确良布料的过膝短裙、白色袜子、白网鞋以及熨烫平整的红领巾,是当时活动的标配。一身崭新的衣服上身后,再给马尾扎上红色蝴蝶结,最后带上母亲准备的零食奔赴学校。“为了这一天,各个班级组织能歌善舞的孩子们排练了一个又一个文艺节目。我们则从教室里搬出自己的凳子,有序地坐在主席台下方,一边看节目,一边吃着零嘴,时不时交头接耳。这时,即便秩序有些乱,老师也不过多干涉。最激动人心的便是“三好学生”颁奖环节,学校不仅准备奖状,还有本子、笔等学习用品发放。其实,我们孩子最开心的是“六一”当天不用上课,没有作业,可以任性地玩儿。母亲给我穿上漂亮的公主裙到市人民公园游玩,假山喷泉边留影,游乐场里畅玩,最后到动物园看猴子、黑熊、梅花鹿。通常要等到太阳西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李捷说。
而今,不仅幼儿园、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孩子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五花八门,过“六一”也不再局限于课间操表演,还会精心设计时装秀、跳蚤市场、艺术展示、打水仗、远足研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学习、感悟中快乐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