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将农业强、农村美、村民富作为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立足点,通过“产业+旅游+生态+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之路,高质量建设生态美、产业美、人文美的宜居美丽乡村,农区不断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迈进。
村貌“靓” 更宜居
时下的乌海农区,处处演绎着美景与收获: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和“高颜值”的艺术墙绘吸引市民到此休闲放松;乌达区乌兰淖尔镇瓜果飘香,每逢周末,络绎不绝的游客体验采摘乐趣、享受田园风光;在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别致典雅的特色民宿与诗意田园的露营营地,构成一幅绿色生态与现代休闲融合共生的和美画卷……
“民宿内部设计现代简约,外部造型古朴典雅,还能户外烧烤、品尝农家乐,特别适合一家人到这里来放松。”近日,到赛汗乌素村游玩的旅客周星说。赛汗乌素村兼具生态自然与现代简约的环境,让人远离城市喧嚣,感受宁静和自由,备受市民、游客青睐。发展乡村旅游的底气,源于让人看得见草木、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鸣的农区环境。
近年来,海南区以农区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等为重点,深入打造以赛汗乌素村为核心的沿黄乡村旅游带,依托赛汗乌素村、黄河西行客栈、阳光田宇国际酒庄,全面实施“生态、美化、文化、产业”四项提升工程。同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鼓励村民开农家乐、办民宿,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让村民不离乡,就地就业、增收致富,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当你走进我市的各个村落,不同特色主题的墙绘格外引人注目。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市将农区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先导性、长期性工程,多形式、多途径探索农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工作,为发展生态经济打好基础。通过打造集生态、文化、产业、旅游等要素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农区,农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蔬菜配送车间,每天都有不同种类的新鲜蔬菜被打包、装箱,再配送至与村里签单的超市和企业。“这几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发展‘一户一品’特色农业采摘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拿蔬菜配送车间来说,只要顾客有需要,我就会联系农户现采现摘,当天配送。除了超市和企业,也有一些通过电话、微信预订蔬菜的散客。村里打造的蔬菜配送车间让我们售卖农产品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团结新村蔬菜配送车间负责人卢美丽说。
为进一步激发农区居民内生动力,我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培育庭院经济、发展观光旅游等方式,不断拓宽农区居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农区产业各具特色、兴旺发展。
钱包“鼓” 产业兴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我市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创新路径,将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全域旅游体系,为乡村聚拢人气,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这黄瓤吊瓜不光长相新奇,口感也不错,特别甜!”近日,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市民高淑琴带着孙女体验采摘乐趣。作为泽园新村主打特色农产品,黄瓤吊瓜深受消费者喜爱。
“黄瓤吊瓜皮薄且糖度高,种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市场销量不错,收入可观。”泽园新村种植户苗秀梅说。在乌兰淖尔镇,很多居民都有自己的温室种植产业,温室大棚内一年四季都有作物产出,居民们在“家门口”实现致富。
“乌兰淖尔镇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我们还开辟了鲜甜市集采摘线、越野巷微旅游观光线等,推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体系,带动村民开发致富新路子。”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党委书记李军说。
近年来,我市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发展设施农业、打造云享小镇等特色项目,以及举办各类文旅活动等方式,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增长极,推进田园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布局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品农业庄园,努力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推动乡村振兴。
位于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的乌海市弘泽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中药材赤芍,打开了致富新路径。今年,合作社种植的13公顷赤芍已全部被预订。“我市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赤芍生长。现在,已经有很多村民有意向加入我们,共同种植赤芍。合作社下一步将努力打造集种植、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物流于一体的赤芍种植基地。”乌海市弘泽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超说。
海勃湾区围绕“一村一品一特色”,依据各村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立了绿色采摘、农副产品深加工、“初心田园”等优势产业项目,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发展田园体验、生态观光、特色认养、庭院经济等新兴产业,让村企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
如今,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区居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能。立足特色资源、挖掘特色优势,未来,我市将以农区品质提升为基础、试点示范创建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为支撑,继续奏好乡村振兴“交响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