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晒”咱村系列报道之四:荒坡披绿果香飘 荒滩改良鱼虾鲜

村庄名片:

一棵树村位于海南区巴音陶亥镇腹地,紧邻G244国道,距离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公里,占地总面积9.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380亩。常住人口312户,709人,产业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水产养殖和果园种植正在兴起。

人物名片:

宋敏 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第一书记

海南区保密机要事务中心科员


桃李满园果飘香,虾蟹渐肥游满塘。盛夏时节,我们村的千亩果园和千亩鱼塘逐步开启“丰收模式”,迎接八方来客。

想吃新鲜的当季水果,享受采摘的乐趣,来我们村的千亩果园就对了。主入口处高高矗立的门头上,“一棵树村水果采摘园”几个大字非常醒目,远远地就能瞧见。

果园里,桃李缀满枝头,触手可及。随手摘一颗、咬一口,酸甜多汁,满口生津。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藤架上,一串串葡萄在防尘袋的呵护下酝酿着甜蜜。西瓜匍匐在地上,个大溜圆……25户种植户积极开展差异化种植,不断丰富采摘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

听村里的老人说,因干旱少雨、土壤贫瘠,这里曾经是闲置多年的荒山荒坡。2003年,村里的3名党员带头承包了50亩荒地试种葡萄。通过改良土壤、外出学习种植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我们村种植出来的葡萄口感好、甜度高、卖得好。

葡萄种植成功,收益越来越高,看到希望的村民纷纷承包荒山荒坡搞种植。3户到25户,50亩到近千亩,经过20余年的持续改造,曾经无人问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如今寸土寸金的果园,村民携手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千亩果园“丰”景正好,千亩鱼塘风光无限。来到我们村,一定要去千亩鱼塘游览一番。站在G244国道向路西黄河方向望去,连接成片的鱼塘波光粼粼,增氧机翻腾出片片水花,蔚为壮观。

蓝天白云醉清风,芦苇轻摇忙垂钓。海鸟飞翔觅食,鱼虾螃蟹满塘。有谁能想象,眼前这碧波荡漾、生机盎然的鱼塘曾经是贫瘠的盐碱地。

3年前刚到村里工作的时候,G244国道西侧仅有零星几个小鱼塘。这片土地紧邻黄河,由于地势低,灌溉水易进难出,2000多亩耕地变成了泛着白色碱花的盐碱地。

多年来,把闲置盐碱地改良成致富良田,是我们全村人的共同愿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认识到,盐碱地改良仅凭村集体经济有限的资金和村民的微薄之力远远不够,关键还要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

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十分接近。‌这一特性为盐碱地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果能利用盐碱水资源开创“海鲜陆养”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治理盐碱地,‌还能生产出海鲜产品,‌为我们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内蒙古兴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在我们村开始了盐碱水对虾养殖基地建设。

从2021年开展首批盐碱水养殖对虾试验至今4年间,对虾已经实现规模化养殖。“巴悦八”对虾品牌美名远播,在我市及周边地区水产品市场逐步站稳了脚跟,成为我们村叫得响的水产品品牌,利用盐碱水发展水产养殖蔚然成风。

再过半个多月,对虾即将进入收获期。眼下,对虾已经有成人的巴掌长,个头大、活力足。

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持续做好水产品“文章”,利用百亩鱼塘盐碱水养殖中华绒螯蟹、黄河鲤鱼等水产品,不断丰富水产养殖种类,逐步发展水产养殖、休闲观光、垂钓烧烤等多元一体的新业态。我们村还把集体资产——15套农家小院整体租赁给农业企业,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等项目,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吸引更多游客来我们村观光旅游。

2021年至今,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万元增加到了3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万余元增加到了现在的2.5万余元。一路上扬的数据曲线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村民奋进的铿锵脚步,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

荒坡披绿果香飘,荒滩改良鱼虾鲜。两个“千亩工程”的持续实施,让我们村过去“颗粒无收”的闲置土地变成了增产增收、产业发展的“聚宝盆”。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呈现在眼前,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到一棵树村游玩儿。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