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向丰收 “面”向品牌

麦浪滚滚遍地黄,机声隆隆盈满仓。7月中旬,我市农区种植的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小麦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麦收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各村凭借品质优良的小麦,不断延伸小麦加工产业链,开展面粉加工、商标注册、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等工作,巧做产业发展好文章。


“收麦子啦!”7月10日上午,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金黄色的麦田里,麦秆奋力擎起丰满的麦穗,开足马力的收割机在麦田中来回穿梭,将一株株成熟的小麦尽收“囊”中。收割完毕,颗颗饱满的麦粒如金色的瀑布从卸粮口奔涌而出,逐渐堆满粮车。

小麦种植户围在粮车旁,掬起小麦轻轻掂量,再拈几粒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今年雨水好,小麦长势好,虫害也比往年少。你看,每粒麦子都鼓鼓的,吃着甜甜的,亩产能上1千斤了。”小麦种植户林茂正喜上眉梢。

王元地村党支部副书记高桂珍介绍,近年来,王元地村依托优质的冬小麦,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创业者到农区创业,建起面粉厂,加工和销售雪花粉、全麦粉、高筋粉等面粉产品;成立鸿星田地种植养殖合作社,主要生产麻花、面包、混糖饼、手工馒头等面食深加工产品,“希里尔”糕点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与此同时,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种植的小麦也在紧锣密鼓地收割着。近年来,该村重点实施盐碱地改良项目,盐碱地种植出的小麦呈弱碱性,口感好、品质高。


万亩滩村“两委”于2020年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注册商标“巴镇万亩滩”,打造特色农产品自主品牌,主营业务为加工、包装、销售米面等农产品。农家面粉经过精心包装,变成了消费者馈赠亲友的特色伴手礼。


一粒小麦从播种、生根、发芽,到以形态各异的面食产品摆上消费者餐桌,再到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我市种植的小麦链起了金色的农业产业链。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