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幸福养老是每位老年人的心底期盼。近年来,我市根据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面临的住、食、护等问题,让居家养老生活更便利,让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农区养老也安心
农区的养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为让农区老年人颐养天年,我市各级民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在农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杨大姐,在家吗?我过来看看你。”6月4日,家住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地村的居民杨桂珍来到88岁的邻居杨二女家。两人闲聊几句后,杨桂珍走向杨二女家卧室,在墙上的一个红色按钮上刷卡,听到“打卡成功”的提示音后,将卡片收好,又闲聊几句后离开。
杨二女家的按钮是“邻里互助”应急呼叫器,杨桂珍则是“好邻里”。
“好邻里互助”项目是今年海勃湾区民政局在千里山镇试点运行的特色适老化项目,通过委托寿康海勃湾为老服务中心为农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邻里互助”应急呼叫器,同时,采用“1+1+1”的方式,在各村招募数十名线下志愿者,与基层养老服务人员、独居老人共同构建起了巡访、关爱、服务“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体系。其中,智能设备更是采用最新物联网技术,通过醒目的圆形报警键与拉绳设计,触控灵敏,便捷易操作。老人如遇特殊情况,按下按钮或拉动拉绳即可完成报警,报警器将发出提示音并产生报警信号,通过网络以电话形式通知“好邻里”及工作人员,及时发起救助,实现一键呼叫、三级响应。
“我一个人住在这里多年了,不想离开,儿女有自己的生活没办法一直陪着我。这次政府免费给我安装了应急呼叫器,邻居有时间就过来看看我,有事按一下按钮或者拉一下拉绳就有人过来帮我,自己住着也安心,孩子们也能放心了。”杨二女说。
除了科技助力养老外,位于新地村的千里山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餐厅的配餐服务也为不少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我们每周五出下一周的菜单,每天的菜都不一样,除了常见的炒菜、米饭、馒头外,我们还会做油饼、油炸糕、焖面等老年人爱吃的饭菜。每天中午配餐,有9元和14元两种。”千里山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赵红霞说,她从2023年开始经营为老餐厅。
上午11点,家住千里山镇巴音乌素村的76岁居民杨旺财就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为老餐厅等待开餐。“我自己住,以前都是自己做饭。自从餐厅开业后,我天天骑车来吃饭,点一个14元的套餐,吃不了的打包回家晚上用微波炉一热,特别方便。”杨旺财说。
家住新地村的76岁居民何秀琴也天天来餐厅吃饭。“自己一个人住做饭太麻烦,我家离这里近,天天来吃饭,在这还能和其他人聊聊天。自从有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但配餐,平常还有很多活动,我来这里打牌、按摩等等,有了这个好地方,生活都丰富了。”何秀琴说。
为了满足农区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实现农区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养老情结,我市以家庭为核心、基层志愿服务团队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最大化激活了各种资源的配置,备受农区居民欢迎。
原居安养享舒心
在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长青社区里有个老年之家。进入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按摩理疗室,几位老人正在按摩椅上休息;往里走的房间光线暗了下来,几张舒适的单人床,一旁还摆放着颂钵,一位老师正在为几名老人钵疗;楼上,阅读室、理疗室,还有为孩子们打造的儿童乐园应有尽有。
家住长青社区工行南小区的80岁居民张风花来到老年之家体验。“我今天在这里感受了按摩椅还听了老师的钵疗课,感觉特别好。现在,小区门口有为老餐厅,小区里有‘老年大学’,在家养老也非常方便舒适。”张风花说。
长青社区工行南小区老年之家聚焦老年人多样化的刚性服务需求,从“医、康、养、食、购、行”六大要素入手,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原居安养”,乐享“老年之家”。“我们是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同时承接了小区老年之家的业务,希望为小区里的老年人提供更多服务。老年之家更像是一所‘老年大学’,我们会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专业课程等。该项目会收取一定费用,但这部分费用会返还于小区建设。目前,我们还在初期体验试营业阶段。”长青社区工行南小区养老之家负责人孟繁斌说。
近年来,长青社区将小区、物业、志愿服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统筹、物业保障、志愿赋能”三方面协同发力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老年人友好型社区。将社区旧址改造成为工行南小区老年之家,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动需求;划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为惠民餐厅,让老年人可以吃到“暖心饭”;建立为老服务网格体系,引入有医养康养能力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入户“十助”服务;加强志愿队伍建设,以楼栋为单位,组建了8支为老服务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按照自愿、邻近等原则,结对一户高龄空巢、独居家庭,做到“日问候、月探望、年走访”。此外,小区设备配置突出“智慧化”,小区内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单元门密码锁以及监控探头,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快速识别响应老年人摔倒、突发疾病等被动需求,提高小区帮扶老人及时性。对于行动更为不便的老年人,智能代收管家上门送货,同时帮助老人完成日常跑腿采买,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度。
“我们将持续深化老年友好型社区长效机制,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队伍和社会资源,继续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为老服务。”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长青社区党委书记郝贵珍说。
嵌入式养老更贴心
位于海南区拉僧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楼的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是海南区重点民生项目,这个家门口的养老机构为周边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传统养老机构不同,这里的老人可以自由选择长期居住、偶尔居住或者日间照料。老人周如菊就选择周末、节假日回家,平常在这里居住。“工作日我在这里生活,有人给做饭,工作人员还关注我的身体健康,儿女们也放心。节假日,我就回家跟儿女团聚。现在这种生活方式,不孤单,还能享受天伦之乐。”周如菊说。
老人王有源则是长期居住。“我家在农村,儿女不放心我一个人生活,就把我接到这里。住到这里有人照顾我,还给我调理身体,我的状态比之前更好了。”王有源说。
“我们以服务每一位老年人为目标,以‘医养结合’为特色,以优质服务理念为导向,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安宁疗护、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满足辖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贾春说。
据了解,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辐射海南区5个镇(街道)以及19个村(社区),惠及约1.5万名老年人。中心内部设有长者起居区14间,开放护理型床位52张,形成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提质增效,擦亮“颐养·乌海”养老服务品牌,坚持以“幸福”养老为主题,以“智慧”养老为统领,以“十助”服务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建成8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城区农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我市从解决老年人最迫切的用餐问题入手,形成了“中心厨房+助餐点+暖心为老餐厅”半径1公里的助餐服务网络,助浴、助洁、助医、助乐等“十助服务”不断扩展,兜底+普惠+高端、医养康养+旅居等各类养老机构一应俱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智慧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不同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在这里基本都能得到满足。
秉持“让长者幸福开心每一天”的理念,我市将继续推出更多创新式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