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海韵老教师合唱团:让岁月在歌声中闪闪发光

当不同音色在此汇聚,穿越岁月的和声被瞬间点亮。这里,有初次破音时的羞涩与鼓励,有深夜排练时流淌的月光与弥漫的咖啡香,有比赛成功后相拥的笑脸,更有站上舞台震颤心灵的共鸣。在合唱团,唱出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是无数炽热灵魂交织的生命诗行,每一次合唱响起,都是平凡个体碰撞出的不凡光芒。让我们走近乌海市海韵老教师合唱团,聆听他们的热爱、坚持与彼此成就的动人乐章。

唱出最美和声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走进乌海市海韵老教师合唱团的排练教室,悠扬的歌声在此回荡。团员们手捧歌片,整齐列队,钢琴声如溪水漫过琴键,几十双眼睛同时聚焦在老师高扬的手上。混声四部像是被春风唤醒的森林,女高音率先破开寂静,清亮的音色如同林间跳跃的晨光,紧接着男低音如大地般沉稳托底,女中音与男高音次第交织,编织出层次分明的和声。

练习时,大家反复打磨,有人因气息不稳被要求单独发声,胸腔共鸣的震动声在教室回响。每当和弦达到高潮,指挥的手臂总会划出饱满的弧线,手腕轻轻颤动间,声音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在渐强记号处迸发出声浪。夕阳透过窗帘在地面投下斜斜的光影,音符就在这明暗交错间,逐渐凝成一首完整的乐章。

合唱团团长齐颖告诉记者,乌海市海韵老教师合唱团成立于2015年5月,注册会员由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如今的70多人,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刚退休的齐颖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姐妹们一起跳广场舞。“跳广场舞也就是早晨和晚上,白天仍有大把空余时间。”于是,她在朋友的推荐下到娜仁合唱团学习唱歌。如何“发声”、怎样“用气”以及乐理知识对她来说非常陌生,只能一遍遍地看,一次次地学。一年后,海馨社区要组建一个合唱团,即乌海市海韵老教师合唱团。社区负责人得知齐颖能歌善舞,便将组织管理合唱团的重任交给她。

“成立时,我们团里只有十多个人,连基本声部都凑不齐。”齐颖说,首先要广撒网,大量招纳团员。利用跳广场舞的契机,她便在众多舞者中物色形象好、气质佳的男士和女士,只要是唱歌时音准和节奏把握较好的,都可以吸纳。当时,团员大多没有声乐基础,为此,社区特聘张云鹏老师授课。一周上2次课,一次要讲2个小时,团员们全程站着听、站着唱。张云鹏从发声技巧、乐理知识等方面讲起,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让团员们进步很快,仅一年时间,合唱团外出参赛便捧回了奖杯。

随着合唱团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力逐步扩大,更多的爱好者参与进来。在我市举办的消夏晚会、文艺汇演、志愿服务以及赴外演出、比赛等活动中,频频留下他们的身影和歌声。

合唱团的团结生活

合唱团里的生活是融洽的、团结的。正如齐颖所说:“不同的声音唱不好和声,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唱出最美的歌儿。”

合唱团没有自己的乐器和音响,总向别人借也不是长久之计。大伙儿坐下来一合计,干脆发动团员捐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40多位团员纷纷响应,100元起步,条件好的捐300元、500元。当一条条到账信息响起的时候,齐颖的心里暖融融的。原本互不相识的众人因为爱唱歌走在一起,有了理解、包容、奉献,这样的队伍怎能不发展壮大?

每次外出参加表演或比赛,大家都抢着干活,有的负责购买车票,有的联系住宿,有的帮忙搬运行李,大家都是主动付出,很少计较个人得失。团员李伟介绍,以前合唱团男团员少,声部人数不足,在混声合唱中,零星的男声总显得格外单薄。李伟发动身边爱唱歌的朋友前来“面试”,那一次次拨通的电话,那句“来帮个忙,一起唱歌”,成了奇妙的开端。此后,他像传递接力棒般串联起一个个男声,在一次次磨合中,让低沉的男声如基石般托起整个合唱团的声音大厦。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而这个车头就是合唱团的指挥、培训老师。合唱团先后由徐平、张云鹏、刘波声、贾敬泽、刘凯、刘家伟老师任教,他们为合唱团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团员赵敏艳告诉记者,刚加入合唱团时,她是本着打发时间的想法来的,没想到合唱团在出勤以及乐理、歌唱等培训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这对于音乐零基础的她来说简直太难了。在老师和队友的帮助下,赵敏艳进步很快。第一次登上舞台,明亮的灯光一照,她瞬间紧张得手心出汗、双腿发抖,但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很快投入到演唱之中。

合唱团现任老师刘家伟每次上课,总是提前到场,钢琴调音、熟悉曲谱,一堂两个多小时的课,他总要上足3个小时。夏天,教室里没有空调,刘家伟脸庞、衣服被汗水浸湿,就在脖子上搭块毛巾,避免频频擦汗耽误教学时间。

作为声部部长的冉红莲、王素慧则积极配合老师,督促团员们练习;会弹琴、识谱的声部副部长卢桂兰在老师忙的时候,主动教大家正确的唱法;作为秘书长的白亚明负责团队日常事务,事无巨细,倾力付出。

台后耕耘只为璀璨绽放

在日常管理中,齐颖既是严厉的团长,又是亲切的家人。演出、比赛前的排练,她要求团员不许请假,尽量克服困难,准时参加。有时候,个别爱玩的团员外出旅游较勤,耽误排练,齐颖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遇到团员生病、家中有事时,她也会带着团队前去问候。

“我们的团员有的虽然住得远,但总是风雨无阻。场地是公用的,上课的时候,大家帮着老师搬钢琴、搬音响、摆黑板,积极又主动。”齐颖说,参加活动前,团员格外忙碌,礼服、鞋袜、妆造等缺一不可。

“上台时,演出服不能万年不变。男团员的服装简单,西服、皮鞋,有两身就够了,区别在于领带和领花的变化上;女团员的衣服则需要丰富多变,红色、紫色、粉色等不同颜色和款式的礼服,挑选就成了一个大工程。”她表示,因为需要频繁地换服装,价格不能太贵,样式还必须新颖,网购挑礼服就成了齐颖的重要工作。她白天选、晚上看,力争花最少的钱买到合适的衣服。

一次,销售发来尺码不同的全套衣服,收到货后,齐颖发现实物与图片严重不符,孔雀蓝的礼服变成了样式老旧、裁剪随意的普通衣裙。当时,距离比赛的时间很近,想要重新更换已然来不及。她果断退货,随后到新兴商城的衣料店挑选,准备将之前的一套礼服加工修改。最后,几名团员一齐动脑,在一件粉色礼服的裙摆上增加了蓝色的纱、彩色的花等装饰,效果出奇得好。最终,他们也在那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会化妆的不仅要忙自己的,还要帮不会化妆的同伴,也有不少人选择花钱请人化妆、造型。我们的女生特别亮眼,服装精美、妆造漂亮,常常被人夸‘像仙女一样’。”冉红莲说,“你别看鞋子都是统一的黑色,可每次上台,鞋子的高度、样式等细节却不尽相同,八九厘米的高跟鞋,我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下台的时候腿都打不了弯儿,还得相互搀扶。”

“我们演出不挣钱,全部是义演,在展示、检验唱功的同时,希望将欢乐带给每一个人。我们的团队不仅在我市举办的消夏晚会、歌唱比赛中大放异彩,还因团员的多才多艺撑起包含合唱、独唱、舞蹈、萨克斯、走秀等节目的一整台演出。”齐颖掰着手指细数,于水灵身材好、气质好,会走秀;冉红莲学过舞蹈,对于编舞啥的不在话下;张国斌、吴伟良等人萨卡斯吹得尤其好;杨晓静擅长古筝……在我市某单位的一次活动中,合唱团受邀准备了一整台节目,赢得满堂彩。

当聚光灯熄灭后,合唱团的故事仍在排练室的晨光里、在相互鼓励的笑声中、在对下一场演出的期待中延续。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将岁月谱写成动人的旋律,用彼此的陪伴与团结,把平凡的日子唱成了不平凡的诗篇。

获奖情况

乌海市海韵老教师合唱团成立于2015年5月,现有注册团员70余人。

2016年,获第五届“黄河大合唱”全国合唱邀请赛优秀表演奖;获“中国梦 草原情”庆祝建党95周年全区中老年合唱节卓丽杯;获乌海市第六届群星艺术大赛乌海原创歌曲(合唱类)一等奖。

2017年,获首届“信和杯”唱响金秋合唱大赛二等奖。

2019年,获“我爱你中国”2019乌海市群众合唱展演暨全市大型歌会最佳风采奖。

2024年,获“强国复兴有我·唱响北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乌海市2024年全民合唱展演一等奖。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