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乌达实践① | 噪音引发邻里矛盾 情感联结破解难题

“这是1998年咱们邻里一块儿参加中秋节文化活动的照片,你看你俩笑得多开心,咱们那次可是取得了好名次呢!”“您当年给赵姐送自己腌的咸菜,她还回赠了自家种的葡萄,咱们这些街坊邻居可都是你们两家情谊的见证者啊。”“您大女儿结婚时,张大哥凌晨3点起来帮忙,现在因为噪音伤了几十年情分,划算不?”……在苏海图街道黄白茨社区“温情庭院”第一批示范户樊小燕家中,针对邻里噪音问题,樊小燕这个土生土长的“巷道通”正在为起冲突的两家人进行调解。

据悉,黄白茨社区多为院落密集、巷道狭窄的平房区,气温回暖后,居民习惯在院内聚餐,近年来,因聚餐噪音问题引发多起纠纷。这次起冲突的两家是同住一个巷道20年的老邻居,两家门对门,赵某和亲戚朋友在院子里聚餐,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时产生了较大的噪音,张某认为影响自己正常生活,一气之下去找赵某理论。赵某不甘示弱,认为休息时间不影响大家就行,其他邻居也不反映,怎么就你家反映说声音大,两家由此产生了矛盾。

樊小燕用两家共同记忆唤醒多年情分,两人沉默许久,态度逐渐软化,成功消融了对立情绪。樊小燕建议两家相互约束,并共同监督管理巷道,社区党委也为两家挂牌“温情庭院”示范户,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治理。

“平房区居民长期比邻而居,情感纽带是化解矛盾的核心资源。在调解邻里矛盾时,我会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并通过老照片、老故事唤醒共同记忆,让居民从‘算眼前账’转向‘念长远情’。同时鼓励他们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在治理当中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更好地守护社区。”樊小燕表示,在之后社区组织的“爱家日”志愿服务活动中,张某和赵某还把自己的故事讲给身边人,社区为两家拍摄“和好纪念照”,街坊邻居们纷纷鼓掌叫好。

社区党委借势发起“巷道微更新”行动,清理房前屋后巷道垃圾,组织居民将家中多余绿植移栽到辖区公共活动区域,改造巷道景观,张某、赵某两家主动提出负责“家门前的巷道”日常维护。同时社区制定“守护社区宁静文明约定”,明确“在户外活动时,把声音降到周边邻居能接受的程度”,并设立“小院议事会”,每月由居民共同协商解决类似问题。

黄白茨社区党委书记李晔韬表示,平房社区的矛盾往往藏在细节里,要运用“巷道里的人情世故”,用“老邻居的温度”软化“小问题引起的争执”,让传统居住空间既保留烟火气,又生长出新时代的共治文明。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