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 坚守教育初心 书写育人华章 ——记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熊海龙

在乌海市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他以扎实的专业素养深耕讲台,用赤诚的育人情怀点亮学生未来。他就是市第十中学副校长熊海龙,一位以匠心诠释教育初心的先进工作者。

市级劳动模范、市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教学能手、乌海市“敬业奉献好干部”、自治区先进工作者……作为副校长兼数学老师,熊海龙的名字前缀满荣誉,但他总是淡然一笑:“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

作为一线教师,熊海龙始终把课堂作为主阵地。在他的课堂上,没有枯燥的公式堆砌,只有环环相扣的思维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他尤为重视错题复盘,认为这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他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定期组织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共性问题转化为课堂案例,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正是这种扎实的教学方法,熊海龙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始终稳居年级前列。在2024年高考中,他教授的学生中,有两名分别以700分和694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数学单科成绩全班有6人突破140分。多年来,他为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输送了上百名人才,真正做到了用初心擦亮乌海教育品牌。

“每次听完熊老师的课,都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学生眼中,他的数学课深入浅出,给大家充分理解和想象的空间。

“熊老师不仅教我们数学,更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他一直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这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学会思考。”学生郝彦博说。

熊海龙将学生视若珍宝,不遗余力地去培养。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育应当尊重孩子的差异性。于是,他结合教学经验创新推出了“两周一次班教会”制度。

“每两周我们就会开一次班教会,每次各科教师都会在一起集中总结近期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学生的,也有老师的。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制订教学计划,打造具有个性化、高质量的教学课堂。”熊海龙说。

这项制度如同一把金钥匙,既打开了教学效率提升之门,更在全校推广后成为撬动教学质量飞跃的重要支点。

作为党员教师,熊海龙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党员的责任担当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他积极为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定期听课、评课,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青年教师翁秀章还记得,自己初登讲台时因紧张而讲不清重点,熊老师利用工作之余陪他一起磨课,从板书设计到课堂互动,手把手指导。如今,他已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熊老师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不足,也照见我们前进的方向。”翁秀章感慨道。

工作中的熊海龙,是同事眼中务实勤勉的“带头人”,是学生心中温暖可靠的“引路人”。即使身兼数职,他依然坚持全程参与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课堂上激情飞扬,带领学生畅游知识海洋;课后耐心进行心理辅导、志愿填报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无微不至地助力学生成长。他坚持“以灵魂触动灵魂,以智慧点燃智慧”,用自身的优秀品质感染学生,用专业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

从教25载,熊海龙用一支粉笔书写育人华章,以三尺讲台托举青春梦想。从晨曦微露到星辉满堂,他始终以匠心雕琢课堂,用爱心浇灌成长。那些闪耀的成绩单背后,是他伏案批改的身影;青年教师自信的笑容里,浸润着他无私传承的心血。岁月流转,初心如磐,熊海龙正以最朴实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着精彩篇章,让每一个奋斗的日子都闪耀着教育者的光芒。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