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水龙头” 激活“水价值” ——海南区多举措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海南区紧紧把握节水减排宣传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旨在加大涉水领域重点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的宣传力度,不断拓宽水利普法宣传的深度与广度。

海南区农牧水务局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创新宣传模式。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世界水日”倡议书、生活节水小妙招以及工业节水相关知识,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广泛号召居民踊跃参与节水行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水氛围;线下,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携手重点用水企业开展以节水宣传为主题的党日活动,与园区共同创建“节水主题宣传街”。这些活动提升了公众的节水意识,让节水行动切实融入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点点滴滴。

2025年,海南区为节水行动制定了清晰且明确的目标:全区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1.05亿m3以内(含生态用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相较于2020年下降2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990以上,亩均用水量控制在390m3以内;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8.5%以内,城镇绿化亩均用水量控制在368m3以内,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不少于0.1亿m3。

为达成这些目标,海南区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控制用水总量,通过多种举措全力推进节水减排,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工业节水减排方面,强化项目取水许可审批,促使已建重点工业产业项目用水基本达到先进定额水平,并推动4个工业节水改造项目顺利投产运营;在农业节水增效方面,秉持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的理念,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视为重要任务,推动高标准农田投入使用,有效增加农田高效节水面积;在城镇节水降损工作中,大力推进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降低管网漏损率,同时做好农区供水工程维护,显著改善农区供水条件;在非常规水利用层面,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将华资、天誉、裕隆利胜等井工煤矿疏干水集中收集至再生水厂进行回用处理,持续巩固地下水治理成效,逐步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置换地下水,推动产业园再生水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顺利投产。

海南区还全面深化水价改革,开展再生水成本水价测算工作,逐步实现工业用水分质定价和付费;针对高耗水行业开展用水量核定工作,严格落实《乌海市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方案》;依托已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取集中连片区域开展用水权确权试点,按照种植面积和作物类型测算用水需求,发放用水权证书,综合改革农业水价。此外,海南区深化水权交易市场化改革,先行先试推进“水权贷”绿色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度挖掘水产品的公益属性,转化为水生态产品价值,为水资源的商品属性找到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海南区将持续推进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加强在线用水计量建设和管理,提高用水计量精准度,高效运用乌海数字孪生水利(一期)项目业务模块,实现水资源逐级管理,实际用水按月调度;全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力争2025年建成12个工业节水型企业、2所节水型学校、1个节水型医院以及5个节水型社区;不断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效率,确保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94%,矿井水回用率不低于80%,持续推动非常规水置换地下水源井,保护地下水资源,提升非常规水用水效率;强化护河行动,积极配合自治区做好黄河河道治理工程(三期防洪工程)前期工作,争取2025年将已建护岸提升工程落地实施,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