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区公乌素镇利民社区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打造“‘心’服务共筑‘馨’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以“暖心、温心、安心”的“三心”服务理念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流动人口生活中,让他们能“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专门跑一趟帮我办理认证,太感谢你们了。”办完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的王菊香喜笑颜开。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内的老年群体,让老年人感受到关心与温暖,3月19日,利民社区组织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将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工作由“居民找社区”变成“社区上门贴心服务”模式,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认证。
“向左转、向右转、点头、眨眼睛……”工作人员一遍遍地重复着,帮助老人一步一步在手机上操作进行人脸识别,仔细核对相关信息,协助老年人完成社保待遇资格认证。
“这是我们给您带来的医药包,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给我们打电话……”在王菊香家中,社区工作人员详细询问老人在生活中有无困难,并向她讲解了“三减三健”方面的知识。“我们辖区外来人口多,老年人更多,为了让老人们省心,我们愿意多跑腿、多费心。”利民社区工作人员康婷说。
搭建平台载体,打造“暖心家园”。利民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石榴家园等阵地,以辖区困难群众、流动人员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联合包联共建单位、辖区非公企业、党员志愿者,与困难群体面对面交流思想、手拉手沟通感情、心贴心共解难题。组织开展微心愿“圆梦”、义诊、义剪、“社企携手 情暖童心”等活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区的温暖,进一步增强“新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关切群众需求,打造“温心家园”。利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丰富辖区居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引领,准确把握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群众需求,组建了清洁家园、助残扶困、关爱儿童、理论宣讲等8支志愿服务队,吸纳志愿者126名,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绿色环保、爱心相助等活动,让多彩志愿服务滋润居民群众心田,营造了共居、共乐、共学的良好氛围;依托“我们的节日”“左邻右舍节”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中华文化共传承”暨“最美金秋 多彩非遗”金箔画手工DIY等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团结互助、温馨和谐、相亲相爱的邻里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居民喜欢的“温心家园”。
增强网格服务,打造“安心家园”。社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通过“文明实践+网格化”服务,以社区“两委”成员、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民警、居民志愿者为主体,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网格化全覆盖。结合实际情况,对网格进行资源梳理、服务细化,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河道巡查、“扫黄打非”、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行动,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不断增强居民安全感。
“下一步,利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为原则,持续挖掘亮点,不断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容,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在基层释放更多潜力、激发更多活力、形成更多合力。”利民社区党委书记周彬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