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个行动 聚力十项重点工作 | 看乌海如何“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上求突破作示范”系列报道之六 谋协同 促融合 扩大开放合作

2024年,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乌海服务中心成立,推动2-6类危化品在天津港运输储存费用下降30%;乌海市加快建设蒙煤交易中心,使用蒙煤近500万吨;全市BDO自营出口增长3.6倍;我市支持黑猫、亚东、兴发回流总部出口,推动9户企业出口实现零的突破,合计新增有实绩外贸主体14家,新增外贸金额超1.2亿元;我市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1141份,签证金额1.53亿美元,国际贸易“纸黄金”大显身手……

一份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是乌海市把完成好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重点任务,与落实“自治区自贸区创建工程”统筹起来,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出口产品“花样”多

“朋友圈”越来越广

在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工艺管道纵横交错,生产装置全速运行。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流水线有序运转,产品快速成型。新材料装卸站台上,满载着BDO和PTMEG的车辆整装待发。这些产品即将乘船出海,销往国际市场。

“公司主要出口产品有聚氯乙烯树脂、片碱、BDO等,远销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尼日利亚、加纳等非洲国家。”君正集团供销中心营销部部长姚波向记者介绍,“我们这些化工产品的顺利出海,离不开市商务局、乌海海关、市贸促会等部门的支持。2024年9月,市政府组织公司参加上海国际化工展,搭建了公司与外商直接合作的桥梁。展会上,我们结识了众多海外客户,成功拓展了业务渠道,为产品出口注入新动力。”

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热销海外,离不开“新”这一关键字。2024年,该公司30万吨/年BDO项目和12万吨/年PTMEG项目试生产,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形成了“石灰石—电石—煤焦化—甲醇—BDO—PTMEG”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实现了资源、能源的就地高效转化,化工原料就地转化为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

作为乌海市新进外贸企业的代表,乌海宝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对外贸易的成绩十分亮眼。2024年5月,该公司顺利申领了全市首份石墨产品的原产地证书,不但实现了乌海市新能源电池原料石墨出口业务零的突破,还实现了新市场、新业务的连续突破。

“石墨是乌海市新材料产业链延伸的代表,顺利出口对全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乌海宝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业务带来的不仅是利润,更是整个行业的提升,标志着乌海新材料产品正式进军国际市场。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乌海市着力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已形成BDO产能160万吨。东景生物、美邦中科、君正化工等企业纷纷实现BDO产品自营出口。

2024年,乌海市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目前,贸易对象已增长至94个国家和地区,传统外贸产品出口韧性彰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2%。

企业出海“加速跑”

政策服务添把力

“海关属地查检和‘云签发’系统已经上线,办理货物出口可以线上审批、线上签发、全天候办理,以后不用海关、企业两边跑……”近日,在乌海市兰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乌海海关关员正对一批即将出口的产品进行危险化学品目的地检验并开展政策宣传。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两个月,乌海海关共受理该公司报检产品240吨,货值280多万元,并且检验流程也越来越快。

“刚开始我们需要带着各类票据到海关办理危包,现在不用到海关,线上就能直接办理危包证,检验流程优化了,节约了时间和人力物力。”乌海市兰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统计员任晓燕说。

一项项惠企利民政策接连出台,让好政策精准快速直达企业、落实到位,有力促进了全市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稳健发展。

乌海海关在努力完成两件大事中出实招、见实效,围绕“双智”建设积极主动贡献基层智慧,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危险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实训点建设,积极推进“批次检验”改革试点,辅助做好试点经验推广,积极探索更多“微创新”,提升企业获得感。

乌海海关还主动对接企业,加大走访调研力度,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设立重点企业快速通关专门受理窗口和绿色通道,全力保障进出口货物24小时通关顺畅。分类集成惠企政策,建立重点企业专属档案,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比对分析政策要求与经营主体自身条件,快速计算出经营主体可享受的政策红利,向经营主体精准推送,切实解决经营主体对惠企政策理解不清、享受较难等问题。

“我们将用‘关长送政策上门’等长效机制,落实好各项惠企措施,发挥‘政策抽屉’作用,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支持扶持措施。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关税优惠、原产地累积规则等红利。继续扎实做好企业信用培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对高级认证企业的差别化管理,落实通关便利化措施,力争辖区企业高级认证尽快实现突破,助力‘口岸+腹地’经济联动发展。”乌海海关综合业务科副科长李奇迹说。

跨境电商生机遇

“新动能”激荡澎湃

走进位于海南区的中蒙俄特色贸易区,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0多种商品和我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种“一乡一品”区域品牌产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让顾客大开眼界。市民不仅能现场体验,也可以通过小程序、直播等方式下单。

“贸易区开在‘家门口’,没事就可来趟‘异国游’!”说起这个特色贸易区,市民徐晓玲连连称赞。

中蒙俄特色贸易区是乌海市主动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国际贸易交流中,我们也看到了乌海特色农副产品出海的优势。现在,我们全力打造完整冷链运输,让乌海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蒙俄特色贸易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推动跨境电商成为乌海市外贸新的增长极,乌海市多次组织本地链主、龙头企业和“乌海有礼”公共品牌参加国内外经贸系列活动,扩大“乌”字号企业国际影响力。加强口岸腹地联动培育外贸新动能,与二连浩特口岸互市贸易区合作,在海勃湾区设立“互市贸易商品交易中心”,支持海勃湾区弘安跨境电商项目,大力夯实外贸产业基础,探索推进“口岸+腹地经济”联动模式,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