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动起来!看乌达一座座大桥,天堑变通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记忆与变迁,而桥梁,往往是这些记忆中最深刻的烙印。乌达,用它的一座座桥梁,串起了时间,也连通了人心。从1976年的黄河轮渡启航,到如今乌海湖大桥、国道110线黄河特大桥飞架东西,乌达的交通变迁,不仅是一部生动的城市发展史,更是民生改善、时代进步的生动写照。

图片图片📸1976年 乌海建市·轮渡启航乌海建市后首开黄河轮渡,两岸通行告别"冰面徒步"时代。驳船每日往返,虽需半小时颠簸,却让乌达与海勃湾的往来从"一天三趟火车"变为随时可往。渡口管委会旁新绿的菜地与沙枣树,见证了第一代渡口人的坚守。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站在历史的回望点上,我们仿佛能看见,那最初的轮渡在波涛中摇曳,承载着乌达人对便捷通行的渴望。那时的黄河,不仅是自然的屏障,更是连接两岸情感的纽带。

图片

图片📸 1985年 浮桥飞架·河面畅行

原来渡口的轮渡停运,由内蒙古航运管理处架设的乌海黄河战备浮箱桥建成通车,桥位距上游黄河铁桥约150米处,与乌达巴音赛东街相连,公交车首次实现跨河直达,人们再也不用下车转换轮渡。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1988年 长虹卧波·天堑通途乌海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全长531米,24小时通行无阻。大桥横跨东西,把乌达与海勃湾连接得更加紧密,结束了两岸人民“望河兴叹”的历史,从此乌达的渡口、渡船、浮桥也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使命。

图片📸 2016年 湖城共生·新桥蝶变乌海湖大桥建成,为国内首座悬浇大挑臂展翅矮塔斜拉桥,6车道桥面车流如织。118平方公里乌海湖形成后,2017年1月7日,黄河公路大桥淹没退役,旧桥化身"湖心虹影"景观,新桥串联起半小时经济圈,全域旅游因桥而兴。

图片📸 2019年 国道110线乌海黄河特大桥

国道110线乌海黄河特大桥是连接黄河两岸的一座大型公路桥梁,工程于2013年4月开工建设,该桥主桥为三跨双塔中央双索面混凝土部分斜拉桥,是国内同类结构中跨径最大的黄河桥。2019年9月16日,历经6年时间建设,国道110线乌海黄河特大桥顺利通车,大大缩短了海南区、海勃湾区至乌达区之间的距离,市民出行更便捷。

从轮渡到斜拉桥,40多年间,无不感叹。退役的旧桥墩成为候鸟栖息地,新建的大桥点亮城市天际线。每一道车灯划过的弧线,都在续写着"因桥而变"的乌达故事。让我们铭记这段由桥书写的历史,感谢那些为乌达交通变迁默默奉献的人们。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架起了通往未来的桥梁,让乌达在时代的浪潮中,勇往直前,不断书写着属于它的辉煌篇章。而每一座桥梁,都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