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建立传承人工作室到举办非遗培训班,从打造“非遗集市”到运用数字技术开辟非遗保护新路径……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体现了我市对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非遗传承人守正创新的不懈追求。
在非遗传承工作中,我市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总结:一是注重年轻力量的培养,通过建立传承人工作室、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吸引年轻的传承人,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创新传播方式,运用数字技术、直播平台等现代手段,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三是推动融合发展,将非遗保护与旅游、文创等产业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当然,在肯定亮点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市的非遗传承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部分非遗项目的传承面临断代风险,特别是一些技艺复杂、学习周期长的项目,难以吸引年轻人参与传承。其次,非遗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许多非遗产品的设计、包装、营销等方面还比较传统,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再次,非遗保护的资金投入仍需加大,一些传承人工作室的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影响了传承效果。
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提高传承人待遇,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加强非遗产品的创新设计,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非遗产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非遗保护,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
非遗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市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只有不断创新传承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深化融合发展,才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