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走进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一座座温室大棚里生机盎然,西红柿、黄瓜、草莓等各种水果蔬菜长势喜人,在村党委的带领下,一幅乡村大棚果蔬“丰”景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泽园新村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个个能带头、人人有参与、年年有分红、家家有美景、处处有笑容”的“五有”奋斗目标,建队伍、强服务、促共富。泽园新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嘎查村,村党委被评为自治区级坚强堡垒“模范”支部。
“党建+组织建设”
“带”出来的好口碑
村党委实施“三带三激活”行动,带动党员、乡土人才及广大村民群众广泛参与到乡村全面振兴中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效提升。
书记带人才,激活发展引擎。发挥党委书记全国致富带头人影响力,选聘企业管理层人员及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书记助理,集聚乌海葡萄科技小院驻院专家及农区厨师、电商等30名本土人才建立“人才超市”,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服务246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800余人次,“人才富矿”作用逐渐凸显。
“两委”带支部,激活组织活力。村“两委”与4个党支部结对帮带,从严从实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采取“一户一表、逐户采集、当面核实”的方式,带动老百姓算好“政策惠民”“项目红利”“民生发展”“文化润民”四本账,确保每一件实事、好事都办在村民群众的心坎上,凝聚发展合力。
党员带群众,激活治理动能。落实“四议两公开”,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1支,对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处理,先后带动1200余名村民清运垃圾340余吨,完成街巷硬化19.78公里、清洁能源改造249户、水网改造290.2米、安装路灯86盏,绿化面积增加至1500亩以上,群众有事找党组织的意愿更强了。
“党建+农旅结合”
“干”出来的大反转
村党委充分利用“沉睡”资源,以“党建+农旅”方式带动村民共同打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硬仗,去年旅游收入突破617万元,实现了游客“留不住”到“留下来”的大反转,党组织凝聚力显著提升。
发展庭院经济,让“院景”变“钱景”。将建设“鲜甜市集”作为1号“书记项目”推进,利用村民现有采摘大棚,搭建统一样式的小木屋,配套木质围栏、指引牌等设施,打造采摘产业带;组织村民利用家门口的空地种植杏树,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踏雪”景观;累计动员村民打造农家乐18家、采摘大棚30余个、乡村民宿2家,实现了“城郊结合部”到“乡村旅游基地”的转变。
引进社会资本,让“空房子”变“打卡地”。引进“沙行物语”将废弃校舍改造为“玩沙”主题民宿,面向沙漠越野爱好者提供住宿、餐饮、培训、机动车修理等服务,将废弃展厅重新利用起来,打造“十八味”餐吧,“沙枣树下”“漠海山境”等社会资本在泽园新村投资兴业,实现了从“空心村”到沙漠越野“后勤保障基地”的转变。
着力造节引流,让“流量”变“留量”。申请注册“大漠湖镇”商标,推出“大漠湖镇”特色农副产品、包装饮用水及文创系列产品,定期举办“采摘节”“冬捕节”“丰收节”“小柿子节”等聚集游客,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了“贫瘠小村”到“全国、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转变。
“党建+集体经济”
“跑”出来的致富路
村党委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切入点,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联合辖区企业、动员村民参与,成功带动村民致富。
“一号地”种植项目坚持“稳”字当头。泽园新村在持续推动“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号地”全新运作模式——“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当地基础产量的标准上实现稳产增收,同时实施集约化管理,在保障项目稳步运行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切实提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力争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双增双赢”,进一步提高村民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信任与认可。
农旅综合体种植项目坚持“远”字布局。在2023年集体经济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该项目延续“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强村富民的新路径,为实现利益最大化,避免再次出现为预防低温冻害而产生巨大取暖成本的情况,2024年将农旅综合体西瓜种植时间提前至6月,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为西瓜提供良好生长环境。把握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节点收获上市,辐射至周边地区签订订单,提前谋划销路,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地标优势农产品“大漠湖镇”品牌。
党员示范试验田种植项目坚持“领”字先行。党员示范试验田组织党员带头先行先试,让党员干部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生力军,以担当作为的勇气和志气承担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考验,推进新型种质资源引进。项目成功后,“禹甜糯9号”试验成果无偿面向全辖区推广、应用,让项目成果惠及民众,突出经济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使得村民群众和党组织产生紧密的内在联系,实现党组织引领强村富民。
2024年,泽园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03万余元,分红162万余元。今年,同样为符合条件的67名成员提供每人100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补助,让辖区群众真切感受到村党委的关心与帮助。
党旗领航促发展,激发乡村新活力。在村党委的带领下,一个过去没有大项目大产业、没有稳定收入增长的西部小村庄,以“偏远但不边缘”的信念和“颗粒归仓”的心态,在上级部门帮扶和区委、镇党委的共同指导下,巧用“兴村计”走出一条共富蝶变之路,“环境整洁、配套完善、舒适宜居、产业兴旺、群众满意”的幸福图景正在泽园新村变成现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