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高架”草莓的“科技账”

图片

隆冬时节,正是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富海观光农业园草莓科技小院最忙碌的时节。大棚里的草莓有些刚刚开出白色的小花,有些已经长得又大又红,让人垂涎。



图片

记者看到,与别的大棚地栽草莓不同,草莓科技小院大棚内的草莓秧并没有种在地上,而是种在高架上的栽培槽中,一排排,一列列,高低错落。“这是一种立体栽培方式,叫‘倒V型’,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科技小院负责人牛尚海介绍说。

牛尚海今年46岁,这些年来一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的道路上探索。2013年,牛尚海开始种植草莓,同相邻的种植户一样,采用的是传统种植模式,两年下来,收益平平。“地栽草莓爱得病,一些病菌传染性很强,死苗现象严重。”牛尚海说。

图片

地栽草莓匍匐生长,不仅不能充分利用空间,还容易得病,能不能探索一种既能防虫,又能提高产量的方法?牛尚海大胆设想。

2024年年初,在乌海市科协专家的帮助下,牛尚海在草莓科技小院大棚中架设起了栽培装置,在高架上安装用于草莓秧苗生长的栽培槽,大棚的墙面也被栽培槽占满了。在专家的辅导下,牛尚海开始学习立体种植管理技术。

图片

“立体种植节肥、节水,增加收入;省工、省力,降低劳动强度。”说起草莓立体栽种的好处,牛尚海打开了话匣子,“就拿栽培槽来说,这里可不是土,而是一种叫基质的东西,这能让草莓喝水喝到恰好饱。”说着,牛尚海抓起一把基质给记者看,只见基质土与种植土相比,颜色更深,更加疏松。牛尚海告诉记者,相比于过去的地栽草莓,无土栽培的“高架”草莓,利用生物菌肥和基质土技术,不仅让给水给肥变得更加精准,还能更好地防治病虫害。

图片

“不光防虫,还增产!”牛尚海说,“草莓立体种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增产,我这个占地2亩的大棚,以前只能栽种1万多株草莓秧苗,现在能种3.2万多株草莓秧苗,收入也是之前的2.5倍。”

牛尚海表示,现在他还想将草莓立体栽种技术推广开来,带动更多的种植户增产增收,让大家都尝一尝“高架”草莓的甜头。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