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都坐过来,一起商量一下……”在乌达区滨海街道团结北路社区,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小板凳议事会”。“小板凳议事会”是居民们的意见箱,社区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搬到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如何解决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社区治理提出“金点子”。
团结北路社区“小板凳议事会”只是乌达区激活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乌达区各街道社区充分整合网络资源,积极探索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模式,搭建各类议事协商平台,畅通基层“毛细血管”。
“小板凳”上听民声。乌达区利用辖区广场、凉亭等场所,打造贴近群众、简单舒适的议事亭,定期组织开展议事协商。从民生小事着眼、群众所需着手,通过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引导居民讲述真实想法,着力解决群众诉求,变坐等上门为主动问需,搭建起党群连心桥。
“小板凳”上解民忧。事不在小,关键在办。乌达区通过各类议事会把居民聚在一起,重点对邻里纠纷、物业管理、文体活动、公共区域维护等事项进行协商讨论,让居民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与决策权,实现从议论纷纷到议事纷纷,把基层治理的“C位”还给居民,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小板凳”上聚民心。乌达区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以接地气、群众听得懂的宣讲方式,把社会救助、医疗政策、法律援助等便民政策宣讲到家家户户,用群众身边发生的实例,一一为群众答疑解惑,建起家门口的学习阵地,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打破了街坊邻居间的隔阂,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开心事、舒心事、暖心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