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者,寒气逆极之谓也。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此节气处在“三九”“四九”之际,乃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以及雨水最少的时期。大寒虽寒,却也孕育着春的气息。物候轮转,岁月不居,大寒之后就是立春,二十四节气迎来新的一轮,一年时光又将循序罔替。
岁末成新始,深寒唤春生
大寒是旧岁之末,亦是新岁之始。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美好的春天总要经过寒冬的洗礼才显得更为珍贵。
根据气象预报显示,大寒节气过后,我市的平均气温将有明显下降。到本周末,最低气温将下降至零下十五摄氏度,并会持续到春节期间。
但总体来说,今年冬季的温度较之往年似乎“温暖”了很多,这也让许多市民都揣测,这是一个“暖冬”。毕竟一说起冬天的冷,人们最先都是用体感来判断的,冬日从暖和的室内走出来,皮肤和骨骼总是最先感受到冬日的威力,但今年节气已至大寒,似乎还没有太过于深刻的体验。
暖冬雪少,会让冬天少了很多景致和风情。毕竟我们通常所希望的风调雨顺,也包括冬天的冷。该冷不冷,并非理想的气候环境。暖冬少雪,更使冬天少了感觉。
只不过除了冰雪,大寒节气一向都是“冬韵”最浓的时候。由于新春临近,街路上春节气息已经越来越浓。今年,我市更是早早地就开始营造新春氛围,无论是街路上五彩缤纷的新款花灯,还是红彤彤的年货节展位,都昭示着一个祥和美好的春节即将到来。
人间冬色尽,游子归程急
年年冬日有尽时,岁岁大寒迎新春。作为岁末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也充满了辞旧迎新的味道。
在很多时候,岁末这个词,都会让人觉得有点伤感。一年的光景转瞬到头,无论是想忘记的,还是想挽留的,都会随着如水光阴渐渐逝去,最终了无痕迹。
但如果岁末与新春联系,这种伤感就会被希冀所取代。物候轮转,草木枯荣,人间冬色尽时,便是新春到来时,这样一想,便顿觉天地广阔,万物可喜起来。
大寒节气,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催着游子早早踏上回乡的旅途。有人说大寒不寒,就是因为大寒总与“忙年”和“回家”相生相伴。
“回”这个汉字,实在是很有韵味,既有千折百转的艰辛,又有终归原点的圆满。仿佛正应和了中国人的心境,无论身在何方,回家都是一件温暖而喜悦的事情,纵然千折百转,辛苦疲惫又如何,总能回归原点,为一切画上一个圆满。
当然,为了回乡做准备的,何止是游子。家乡此刻,也早就做好了迎接远方亲人归家的准备。连日来,无论是农贸市场,还是市井小集、大小超市,都是客流如织,人们忙着采买各种年货,吃的穿的,铺的盖的,不一而足。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大寒之后,天气会逐渐回暖,仿佛一个转身,就能与暖暖的春色撞个满怀。既然人间向暖,当然要有春花绽放。古有花信风,说的便是什么风吹来,就要开什么花。大寒时节也有自己的“花信风”,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只是这三种花都是南方独有,在我市这样的北方地区却是很难见到。
但北方也有北方的春色。记者注意到,连日来,我市的各大花卉市场几乎都迎来了春节前的小高潮,不少市民都会选择在此时选几盆漂亮的花搬回家,给即将到来的春节添上一抹亮色。红掌、杜鹃、海棠、金橘、蟹爪兰等卖得尤其好。
除此之外,大寒的节气风俗也几乎都与“忙年”相关。无论是南方地区常见的“食糯”“纵饮”“做牙”,还是北方地区讲究的“扫尘”“糊窗”“洗浴”“赶婚”,都是为辞旧迎新作打算。
“做牙”就是尾牙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这是大寒时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尾牙祭在过去主要是商家对雇员的一种犒赏,同时也是一种祭祀土地公的仪式,以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后来人们把美餐一顿称之为“打牙祭”,当下企业流行的“年会”便是“牙祭”的遗俗。
与“做牙”意义相仿的还有“纵饮”,指的是纵情喝酒,美餐一顿,这倒是南北皆宜。一年辛苦到头,人们总要找个理由热闹一番。
“扫尘”“糊窗”“洗浴”“贴红”“赶婚”都是北方的习俗。所谓“赶婚”就是腊月时节“赶”着结婚。农耕时代,人们只有在进入冬季才有空闲讨论婚嫁事宜,到了岁末,更是“岁晏乡村忙嫁娶”。也有说法认为,之所以需要“赶”,是因为一到腊月,人间诸神都要回天宫汇报工作,人间百无禁忌,婚嫁不需“挑日子”,故此称作“赶婚”。
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大寒时分,寒气虽寒冷,却挡不住热气腾腾的新年味儿。
总而言之,这就是大寒。每于寒尽绝春生,等春来的心情总是可喜的。那些红彤彤的灯笼、窗花、对联,总能冲淡岁暮与寒冬交织出来的那一缕寂寞和惆怅。度过大寒这一天,就即将翻过这一年,记者也在此祝福每一位读者,新年都有新气象,让我们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