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评论 | 调结构 提质效 加快产业转型 ——三论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转型才有出路,不转没有未来。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调结构、提质效,加快产业转型”作为2025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强调要瞄准新质生产力,锁定特色赛道,深耕细分领域,加快建立与市情特点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上下要聚焦目标,把握重点,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高效能,全力推动这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当前,乌海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决定把2025年作为攻坚突破年,全市上下都要围绕转型打硬仗、求突破。抓转型不能大而化之,各方面工作都要自觉主动对标全国、全区,找准位置,查找不足,制定“跳起来够一下”的目标,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工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我们要牢固树立“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的理念,持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坚定不移完成矿权、洗煤、焦化整合重组,旗帜鲜明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高高技术制造业比重。煤基新材料产业要以BDO产能为基础,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要主攻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等装备制造,引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

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市服务业发展有潜力。我们要围绕城市建设所缺、群众生活所盼、生产发展所需,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要发挥产业人口相对集中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能级、生活性服务业提品质,实现服务业比重每年上台阶。以数智化转型为先导,吸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等业态在中心城区集聚发展。持续释放“两新”政策效应,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回暖。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精品农业,抓好高标准农田管护,深耕葡萄特色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带动农区居民增收、乡村全面振兴。

转型发展是乌海的唯一出路。全市上下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上求突破、作示范,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开创乌海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