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海市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宣讲活动。
宣讲中,“银发宣讲团”团长肖挺喜结合实际情况,运用通俗易懂且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向广大群众生动地讲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重点任务。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党的政策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递给群众,使党的创新理论能够在基层扎实落地。
“咱们‘银发宣讲团’的使命和任务,就是用接地气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肖挺喜说,“我们还会继续在各族群众身边,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工作。”
“‘银发宣讲团’成员年龄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超过65岁,别看他们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的宣讲很受欢迎。”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党委书记王玉静说。
海馨社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辖7个小区,居住着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各族群众12827人,主要由采煤沉陷区、库区淹没区、矿区棚户区搬迁居民构成,呈现老年人口多、困难人口多、异地搬迁居民多的特点。
“立足辖区‘三多’的特点,海馨社区构建互嵌式社区建设,聚力‘五个互嵌’,着力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切实提升辖区各族群众幸福感,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王玉静说。
聚焦空间互嵌促融合 打造共居共学的和美家园
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以和谐共居促交融,通过优化各族群众居住环境,促进各民族在空间上的嵌入,当民生得到真正的改善,人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凝聚,社区才能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的温馨家园。
该社区致力于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紧紧围绕各族群众的生活需求,构建互嵌式生活格局。依托社区现有空间打造“民族之家”“红石榴驿站”“同心圆会客厅”议事协商等特色空间,使辖区各族群众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进行最大化的深度互动交流,交朋友、做邻居,促进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
聚焦经济互嵌促发展 打造共事共乐的共富家园
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促进各族群众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以党建引领就业服务,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该社区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咨询和服务,联系辖区企业为各族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招聘会和职业技能培训班,累计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依托乐林便民服务集市,为企业提供便民直销摊位,商品在集市上低于市场价售卖,对接王元地馒头、塞星粮油、乌海湖酒业等,促进合作互惠、便民利民。
聚焦社会互嵌促融入 打造共建共享的平安家园
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通过居民自治共同参与社区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把民族团结嵌入社区治理全过程,先后培育和孵化了“银发宣讲团”“妈妈帮帮团”“手艺人”等25支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队。
“我们通过孵化培育不同的志愿服务队伍,每年平均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多元、精准、暖心的个性化志愿服务达500余次,引导辖区各族群众有效参与和谐美好社区共建,使搬迁居民通过享受志愿服务再到参与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居民自治的主力军,也成为新家园的主人翁。”王玉静说。
聚焦文化互嵌促认同 打造共生共融的和谐家园
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以互鉴共学促认同,以“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为抓手,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在文化层面上促进各民族嵌入,将“道中华”制作成二维码,在社区积极推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辖区各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
该社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利用传统节日这一重要契机,积极开展百姓宣讲、文化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2024年以来,海馨社区组织开展书画交流会、乐林便民集市、百家宴等活动50多次,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聚焦心理互嵌促和谐 打造共和共荣的示范家园
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推动各族群众持续增强“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社区教育。
社区党委书记、“两委”委员、党员为居民讲惠民政策,谈发展,话变化,讲“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利用“银发宣讲团”和文艺社团创作快板说唱等作品来传递党的声音,传播党的民族政策,依托“民族团结树”开展微心愿征集,包联单位和党员干部主动认领群众“微心愿”。2024年以来,海馨社区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40件,满足辖区各族群众多样化需求,办好各族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引领各族群众发自内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做好“融”字文章,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建强社区服务阵地,广泛联系各族群众,凝聚社会各方合力,强化社区服务效能,为各族群众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