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和景明、夏日繁花,再到秋日硕果、白雪皑皑,季节更替中的乌海,项目建设从未停歇。
碳基芯材科技(乌海)有限公司MPCVD金刚石项目开工建设;
广锦新材料有限公司BDO-PBAT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
君正集团“石灰石—电石—BDO—可降解塑料”绿色低碳可降解塑料循环产业链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内蒙古美邦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四氢呋喃、1000吨离子液催化剂项目投产运行……
回首2024年,乌海全市上下抢速度赶进度拼力度,通过抓项目、稳投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动能。
车辆穿梭不息、工人加紧施工。近日,位于海勃湾区的内蒙古晶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组件及发电薄膜一期项目在工程机械的轰鸣声中不断刷新着施工进度。165亩的土地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标注着乌海对重大项目建设“再提速”的决心。
“公司是乌海首家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具备182/210中国标准电池片大功率组件生产技术,主要生产目前最为成熟的P/N型单晶硅电池光伏组件和柔性发电薄膜。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对于乌海市打造光伏全产业链、壮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晶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小亮介绍,项目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并投产。
镜头转向海南区,榕鑫能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干熄焦余热发电及配套项目现场一片繁忙。
“新项目是我们对现有产业的一次升级改造,通过更新设备、升级工艺,改变原有的熄焦方式,实现产业焕‘新’。目前,技改和新建干熄焦装置同步进行,部分设备已经进入安装阶段,预计明年7月正式投产。”施工现场负责人林友民说。
这两处场景,是乌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的生动缩影。2024年以来,乌海市聚焦关键领域发力,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提振投资信心,更多有效投资正加速落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无言,却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全市26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8.5亿元,新签约的35个项目总投资达304.8亿元,159个招商项目引进到位资金128.2亿元。
当一批批重大项目火热推进,一项项重大工程建设正酣,一座座新型工业厂房拔地而起……我们不禁想问:为何这座城市有如此大的魅力?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市、区两级有关部门为我们提供了‘店小二’式服务,推送税务、科技、投融资等助企惠企政策,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在乌海投资兴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在内蒙古和利化学纤维(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刘小东的娓娓道来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2024年,乌海市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合力——
实施经济、生态等领域改革任务79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市属国企营业收入增长22%,自治区首笔“水权贷”成功落地,水预算管理创新做法入选全国改革年度案例,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应用实践荣获全国政法智能化智慧治理创新案例,“‘就’在身边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入选全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动力——
一体推进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自治区自贸区创建工程和强化向北开放腹地支撑三项重点工作,积极创建“口岸+腹地”联动发展创新示范区,拓展与唐山港、天津港、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度合作,危化品到港运费下降30%,四氢呋喃等一批“乌海制造”产品首次远销海外,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5%,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增长20.7%。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添活力——
以诚信建设之“进”促营商环境之“优”,738个事项实现“免证办”,政务诚信评估居全区首位。审批效率提速增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40项精简至27项,政府投资项目和一般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分别压减至81个和68个工作日。
出台《乌海市贯彻〈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措施,对全市民营企业给予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出台《人才赋能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2025年经济工作举旗定向,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将确立总体目标、提出发展路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乌海目标愈明、思路愈清,以改革创新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