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成绩单”很亮眼:
前三季度,生产总值17875.5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再次高于全国水平、居各省区市前列。
1-11月,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尤其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迅猛,分别为39.8%、27.4%。
……
“现在的发展势头起来了,闯新路进中游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发展势头好,不是凭空说出来的,而是有实实在在支撑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这样说。
好势头从何而来,有几个关键词,不得不说。
关键词一:“六个工程”
“六个工程”,是内蒙古发展大棋局中的关键落子,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
比如,头号工程——政策落地工程。
内蒙古享有多重叠加的国家政策支持,特别是去年,国务院出台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含金量高、针对性强。
一年来,内蒙古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动、一揽子保障,全力推动各项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把政策红利变成现实生产力。
国务院《意见》任务清单有效落实,189项重点任务按时序进度有力推进;
集中出台配套政策,推动44个国家部委、单位、企业出台落实《意见》配套政策49项,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的目标;
扎实推进重大项目,86项重大项目已开工69项,开工率达到80%,实现了“应开尽开”的目标。
比如,科技“突围”工程。
对于内蒙古来说,发展能源产业虽然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配套薄弱等问题。
如何破解?在科技创新上“突围”,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
成立自治区科技咨询委员会,聘请21名院士、专家支高招、献良策,前瞻性谋划科技发展方向;
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人才、资金、平台、项目、转化等环节入手,全链条深化改革,让有人有钱有平台搞科研、出成果有了更大支撑;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完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对科技创新13种情形容错免责,给科研“试错”开绿灯;
全面启动“4+1”个突围点位,部署36项重点任务,集聚11位院士领衔的19个专家团队牵头组队开展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
总的来说,“六个工程”效果显著,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这里,不再一一细说。
有央媒这样评价,“内蒙古‘六个工程’的每一个工程都是对症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开出的药方,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为当地闯新路、进中游铺平道路。”
关键词二:营商环境
地区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
对内蒙古来说,也是如此。
年初时,内蒙古自治区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就发出动员令,“要聚焦聚力抓好招商引资,为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招商引资,必须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首先是讲诚信、守信用。
今年,内蒙古首次将诚信建设作为全年大事部署,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以诚信内蒙古品牌为抓手,打响了“投资内蒙古”品牌。
比如,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自今年2月22日开始,内蒙古为个体工商户定制“个体蒙信贷”金融产品,截至11月29日,已为11303户个体工商户授信贷款40.03亿元。
好的营商环境,还得让企业、让人才安得下、能扎根、发展好。
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设立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委员会和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
印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0项政策措施;
持续迭代升级出台4.0版政策,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系列硬招,就是实打实地解决问题、做好服务。
这里,重点说一下“高效办成一件事”。简单说,就是“一次告知、多表合一、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优化流程、简化材料、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图片来源:“鄂尔多斯营商环境”微信公众号
比如,自“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开通以来,办件材料从过去的14份精减为7份,办件时限从过去42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压减88.1%。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
1~11月,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3.0%,比1~10月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3%,制造业投资增长0.6%。
可以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推动内蒙古发展的金字招牌。
关键词三:干字当头
要发展,必须干字当头。
近年来,内蒙古下大力气,推出很多务实举措,提信心、鼓干劲,效果很明显。
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亮丽内蒙古是干出来的。
敢想敢干,“闯”的精神更足。
闯出新路,离不开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细化措施完善自治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细则》、深入落实自治区容错纠错8条具体措施……给干部吃定心丸,喝“壮胆酒”,解后顾之忧。
据10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发布会消息,截至目前,评选出的199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已提拔重用157人;今年以来,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169名。
紧抓快干,“拼”的劲头更足。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犒赏“快马”,鞭打“慢牛”,深入开展“三多三少三慢”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规范、精减、提速”,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机制……向时间要效果,向速度要效益,“内蒙古效率”体现在方方面面。
有一个细节。
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十一届五次全会公报首次提出“七个摒弃”,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摒弃“发展不用太急了”的想法等4条,都是针对干部慢粗虚问题开出的“猛药”,强调要快起来、跑起来。
如今,“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成为普遍共识,这也正是内蒙古全速奔跑的真实写照。
真抓实干,“实”的作风更足。
干工作一定要有结果,说了就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就拿“三北”工程攻坚战为例:
看部署,内蒙古迅速投入战斗,全面打响“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创造性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
看推进,内蒙古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深入沙地、沙漠现场,靠前指挥、参战督战。
看落实,各片区、盟市旗县,全员上阵,打好防沙治沙大会战。今年已完成防沙治沙1954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13%,跑出了防沙治沙的“加速度”。
成绩的背后,是2400多万各族儿女上下同心、持续奋战。
我们每一步发展、每一个成就,无不源自敢闯敢干、紧抓快干、苦干实干!
……
“做好明年的工作,我们是有底气的。”
发展,最好的地方就在脚下,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
评论